近日,随着镜湖区环卫部门与4家外地专业保洁公司正式签订道路清扫保洁协议,标志着今年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清扫保洁,将全面启动市场化模式,借助企业化经营的方式来提高环卫作业效率,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水平。
(1月4日本报1版)
相比传统模式,政府从管“扫马路”,转向管制定清洁标准,管日常监督,由保洁公司提供相应标准的服务,既可以提高市容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也可以有效克服过去政府直接“养”企业所难以避免的人浮于事、效率低等弊端,必将提高城市管理效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洁“外包”就是城市管理创新的一面镜子,它启示我们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痼疾,尽可能把政府从大包大揽、“包治百病”的传统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财力和人力“干自己该干的事”。
应该说,主城区道路保洁“外包”只是芜湖市城市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芜湖市城市管理创新力度很大,城市管理中推出了不少好举措,城市面貌变得越来越美。推行文明创建“马路办公”,市长、县长、区长、局长把“办公桌”搬到了马路上;建设“数字化城管”,开通“12319”城管服务热线,建立综合性的城管信息平台;实行城市管理网格化,全市划分259个单元网络,每个网络配备执法人员、协管员和环卫保洁员……笔者认为,这些新措施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按照“管理网络化、运行市场化、参与全民化”的方向,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推动建立共建共享的“大城管”格局。
城市管理需要齐抓共管,更需要科学管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拿来主义”或许更简便,短期收效更快,但应该“嫁接”好。笔者认为,在“大城管”的构建中,如何准确把握城市管理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责边界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格外重视。也就是说,哪些由政府来直接管、哪些由市场化来实现管理服务,政府管什么、市场提供什么,以及由哪级政府或部门来管等等,都需要厘清边界,合理界定职责,使得城市管理到位不失位、错位、越位。诚如此,才会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优势,调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积极性,真正凝聚起建设优美新芜湖的合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孟鸣曾几何时,“月嫂”等家政服务业一些岗位对许多人来说,还是并不熟悉的概念。可近几年来,随着“芜湖徽嫂”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