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逸潇
“有谁愿意去试验室?”“我去!”随着清脆的声音响起,起身的是一个瘦瘦的女孩。周围顿时响起窃窃私语声,试验室正在筹建,活儿又杂又累,很多男生都要掂量掂量,没想到这个应届毕业的女大学生竟然主动请缨……这一幕,发生在2001年,那时大多数国人还不知道奇瑞汽车。
12年过去了,当初那个青涩的女大学生,如今已成为奇瑞汽车核心研发试验系统里最年轻的一位女性部长,是这个男性占绝大多数的汽车王国里的一抹靓丽女儿红。她叫陈文敏,是奇瑞试验和整车技术工程院节能环保性能开发部部长、安徽省“五一巾帼标兵”。
陈文敏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有着北方女性的豪爽和闯劲。“我毕业那年,正好遇到奇瑞汽车的副总张屏在长春各大高校宣讲。当时自己压根不知道奇瑞,但被张总宣讲奇瑞‘产业报国\’的理想打动,热血沸腾地要为振兴民族汽车做贡献,直接就奔着芜湖来了!”陈文敏仍清晰地记得,那一年奇瑞汽车一共招募了108名应届大学生,内部称他们为“108将”,留下来的大多数人后来都成为公司骨干。
主修机械制造专业的陈文敏,一开始干的都是跑腿打杂的活,甚至还一个人开着叉车去清理仓库里山堆般的零杂件。同事们给这个能干的小姑娘起了个外号“五大员”,意思是集办事员、考勤员、仓库管理员等五种职能于一身。2002年,奇瑞汽车在原有整车、发动机试验室的基础上,决定新建零部件试验室,负责牵头的艰巨任务,竟然落到了毕业刚刚一年的“五大员”陈文敏身上。
“当时的感受是非常振奋,觉得领导信任我,但也有点发懵,毕竟从来没做过。”陈文敏坦言,在当时民族汽车工业几乎“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国外汽车巨头的技术垄断和壁垒决定了他们只能自己摸索。陈文敏和同事们以购买设备的名义,“参观”了一些合资企业的车间,略微学到点皮毛,回来后再自己琢磨试验。做能力规划、列设备清单、完成可行报告……一系列从零起步的工作,被这个20多岁的小姑娘带着团队“硬碰硬”地征服了。
陈文敏印象中“最艰难的一年”是2005年。当时奇瑞自主研发的T11即将上市,但还有一些技术攻关没有完成,陈文敏正怀有身孕,同事们劝她多休息,别总往试验室跑。但作为试验项目负责人,陈文敏放不下心,每天都和同事们通宵达旦地抢进度,经常工作到很晚,有时甚至到凌晨。有一次因为站得太久,陈文敏腰痛难忍被送到医院,医生警告她必须卧床休息,可她还是偷偷溜出医院,回到公司上班。
女儿出生后,陈文敏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担子更重了。由于丈夫在奇瑞国际公司,从2005年起常驻俄罗斯,他们双方家庭都有一些困难,父母没法来芜湖帮忙,所以长期以来都是陈文敏一个人照顾女儿,艰辛程度可想而知。2007年,奇瑞决定建立自己的白车身静刚度试验能力。当时这样的设备在国内无处可买,奇瑞都是委托国外测试,一次费用就高达30多万元。陈文敏带领一个四人小组,认真钻研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经过五个多月夜以继日的摸索、终于研制出属于奇瑞自己的白车身静刚度试验台。整个试验台制作,算下来成本不到10万元,还获得了两套专利权,而购买国外该类设备至少需要上百万。奇瑞这台设备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达到行业内先进水平,受到同行的高度关注,其他主机厂还主动上门希望能购买设备。
“陈部长平易近人,工作上思路清晰,处理问题有魄力,鼓励大家多学习多交流,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很关心下属。”这是陈文敏团队的同事对她的评价。在奇瑞工作的12年,陈文敏参与并负责试验技术中心基础试验技术和能力建设工作,建立了1000多项产品试验能力、200多份企业标准和100多项发明专利,带出了一批年轻能干的工程师。“我作为一线工程师,见证了奇瑞的发展,经历了中国汽车工业坎坷与伟大的崛起历程。奇瑞有4000多名默默付出的工程师,大家共同成就了中国汽车自主正向开发的基础。这段难忘的历程难以复制,我会格外珍惜!”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杨正毛 实习生 徐飞在三安光电未到芜湖之前,江城人鲜有知晓LED是什么。而随着三安光电等LED巨头落子芜湖,LED成为江...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