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阑珊处:读书是一种好习惯,一直以来一有空闲时间就“啃”名家的书,但这两年基本谢观这些“大作”。一是觉得思想缺乏,半桶水还自以为“有深度”唬人;二是觉得太过矫情,还自以为满怀深情。一些地方文史册子,尽是些文抄公堆尸而成的东西,难道就不能用现代人的视角,入情入理地重新审视、激活它们?文品缘于人品。人品不高,就擅长这些:整日介市井勾栏,装神弄鬼,网罗粉丝,搞得一点文事、半爿文场,跟个小江湖似的,一派俗气,满屋浊气,街头巷尾乌烟瘴气。所以,读书还是要有选择性的。
东方龙城:受莫言的影响,现在对一些文学作品颇感兴趣。一直以来,将读书视为自己精神漫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有人业余时间选择了玩牌、喝夜酒、泡电视剧。但是,现在由于工作量大,家庭琐事繁多,很难有闲情雅致捧着自己喜欢的书,所以建议芜湖的企业单位,将每周五的下午定为“每周读书日”,不仅能让每个人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而且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远离“文化沙漠”。
短粗的脚趾:以前很喜欢在下雨的夜晚,打开一本书,听听雨声,看看书里的故事和人,认为那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去年年底,忽然的念头,买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行者无疆》,以为会在有空的时候翻开来看看,可是结果,只把一本翻了一大半,就没有再打开。总有许多事,工作,学习,应酬,玩乐。人似乎总在浮躁的生活着,缺乏一种真正的宁静。如果某天,可以静下来,我想我还是会去读这些书的。
清风晓月:习惯在床头柜上堆放几本书。如果那上面空荡荡的的话,我心里也空荡荡的,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有时还会做自认为比较有趣的事,就是心里无法选择要看什么书的时候,就闭上眼睛,随便抽一本,抽到什么就看什么,就像是抽签一样。其实,对于那些忙人来说,可以在每天晚上睡前看十分钟书,只要坚持,就会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了,并不是没时间啊,不相信那就请您试一下,或许会受益非浅哦!
zdq6183149:在网络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去读书的人是令人敬佩的。因为有了网络的存在,我们可以快速知道问题的答案,所以也就没有了读书的耐心;因为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果,当然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的掌握也就显得不那么急切了。也许正是有了可以解决许多问题的捷径,自然能够潜心从书本当中找答案的人也就寥寥无几了。
海鱼110:网络时代,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我是越来越少读了。但是,我每天都会抽出大量的时间来获取知识。特别是在网络上获取知识,对我来说,比埋头读书机会更多,效果更好。现在电视媒体那么发达,家里的电视频道多了,想看什么都有频道选择,来不及看的还可以回放,网络就更不用说了,什么不懂的,“摆渡”一下就都有了。我觉得快节奏的生活,许多人离开了书本不足为奇,关键是,他是不是在不断获取知识!
czq375:阅读可以获得新知,毕竟是知识爆炸的年代,读书使人进步。教师为人师表,阅读为学生表率,为学生做出榜样。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是和网上相比还是要深得多。纸上的还可以反反复复的阅读,思维想象,网上转瞬即逝,而且网上的诱惑太多。阅读应该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阅读应该成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终成为生活的享受。
日出之初:一些出版商因为经济利益驱使在出“新”书过程中,巧立书名、大搞内容上的偷梁换柱和移花接木。更有甚者,很多所谓的“名人”也混水摸鱼纷纷“出书立说”,为自己涂脂抹粉、宣传造势。更多“营养”贫瘠的图书,在营销策划和包装炒作下更是竞相以“畅销书”或“签名会”的面目诱惑读者盲目跟风。鉴于此,如今读友们“开卷需谨慎”,面对“精神粮食”犹要多加鉴别,千万不要让混迹于书籍中“皮革奶”、“地沟油”骗走我们的健康和时间。
pixiaoji:部队的生活很有规律,也很紧凑,自己就在枕头下放一本书,坚持每天读三五页,利用外出的机会去书店买书,呵呵,就这样在部队每个月用10%的生活津贴购买书籍,每个连队的图书室都有我的身影,通过读书感觉自己的性格也改变许多,退伍时整理自己买的书,足足有半米高,很有成就感。现在想想很怀恋在部队读书的日子,可以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离开部队走上工作岗位后,这一良好的习惯没有坚持下来。以后还是要坚持看书!
欢迎登录芜湖新闻网“中江论坛”(bbs.wuhunews.cn)参与话题讨论。
下期话题:如今,你还去书店买书吗?
新闻推荐
主城区启动24项重点工程包括火车站站区枢纽和一批棚户区改造等项目
本报讯(记者 付君兰)记者从镜湖区了解到,为改善城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构建“五型镜湖”,镜湖区日前启动大建设大发展24项重点工程,其中市重点工...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