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旻
4月25日是第28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市疾控中心在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大型宣传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宝宝健康——从接种疫苗开始”,而这也恰恰是现在很多家长们共同关注的话题。疫苗接种到底有何作用?宝宝需要接种哪些疫苗?接种前后该注意哪些事项?市疾控专家就此提出相应建议。
一类疫苗政府“买单”
二类疫苗自愿接种
25日上午,记者在奇瑞BOBO城的宣传点看到,很多市民对接种知识求知若渴,围着专家咨询起来。据了解,目前芜湖市有124家预防接种门诊,其中城区46家,家长可就近选择为孩子接种。“现在全市每年接种一类疫苗的新生儿超3万人次,接种率达95%。”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的负责人说,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其中,前者由政府“买单”,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11种,可以预防12种疾病;而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随着条件的成熟,更多二类疫苗也将成为免费疫苗。
该负责人表示,二类疫苗对一类疫苗是重要补充。目前市场上有些二类疫苗值得关注,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安全性较好,主要应用于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禁忌症的儿童。还有针对流感、水痘、肺炎的疫苗也可以考虑,因为这些疾病发病率较高,有条件的家庭可为儿童、老人接种。另外,一些二类疫苗有国产和进口之分,一般来说,进口疫苗比同种的国产疫苗要贵一些。但两者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家长可以根据经济状况选择,并非越贵越好。
孩子入托入学都少不了接种证
据专家介绍,接种疫苗之前,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好接种证,里面含有所有疫苗接种的登记。平时也要保管好,它是孩子免疫规划最原始、最准确的凭证。之后,孩子无论入托入学,甚至出国,都需要用到。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尤其需要保存好。万一遗失或损毁,应及时到原接种单位补办。
“从出生到6岁打完最后一针,每个孩子都要按时去接种。”而且有些疫苗需按一定的间隔、连续多次接种才有效,在孩子的接种证上对各类疫苗的接种时间均有明确标识,因此家长应当经常留意。
有家长担心孩子接种疫苗后会出现不良反应,对此,疾控专家表示,家长要对孩子接种之前的健康状况有一个了解,如果出现一些急性疾病、高温发热,或者既往患有某些严重疾病,一定要和接种的医生说清楚,看是否适合接种。“在孩子接种完之后,家长最好在接种门诊观察30分钟,孩子状态感觉平稳再离开,期间如出现高热或其他不适,要及时诊治。”
新闻推荐
(上接1版)推选正副组长,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完善小组活动制度。各代表小组重点抓好代表的年中专题调研工作,围绕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围绕改革...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