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在发展形势大好的“光环”笼罩下,我们的干劲、冲劲和韧劲是否依旧强劲,等一等、看一看的心态是否存在,对比周边特别是皖北地区的发展中地市,那种盲目优越感可谓溢于言表。本人曾经随同一个学习考察团在兄弟市县参观,结果在听取汇报和参观之后,私下议论时,大家反而讨论目的地的经验如何如何欠妥,挑了一大堆毛病,仿佛还是芜湖本地的经验更好更科学。本意参观学习,结果却弄成挑刺揭短,不能不说是自负心态作祟。现实生活中,当提出某项工作需要改进时,具体部门不是虚心听取建设性意见,多半会条件反射似的自我表扬。这种自我表扬,是不是自负心态?
城市建设要摒弃自负心态。对于芜湖这样具有良好自然禀赋的中小城市,更应该理性看待社会热议的“造城风波”,应该以更大的气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职能部门提高建设项目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实施。不能年初建设项目很光鲜,投资数额很吓人,其实工程推进不下去,造成城建投资“大缩水”。面对城建进程中的拆迁工作,关键在于依法拆迁,科学实施,妥善安置,更取决于全体市民的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和文明素养。现实的经验是,城市建设必须要有:依法办事的前提、壮士断腕的决心、铁面铁腕的执行、风卷残云的速度、奖功治懒的机制、群策群力的干劲。
招商引资也要摒弃自负心态。今年芜湖市实行新的招商奖励政策,分类实施,取消硬约束,彰显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应该把城市建设纳入到经济发展大局和招商引资环境范畴,统筹加以谋划。招商引资如同招“上门女婿”,再好的优惠政策也只能算是“彩礼”和“嫁妆”,城市面貌才是“靓女”的先天条件,也是“安商”的重要基础。资本具有逐利性,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城市变大了变美了,才能聚人气,促消费,引商机,届时大商便会不请自来。如果我们沉浸在“半城山半城水”的自恋中,则是社会心态的整体自负,其结果必将是丧失了机遇,消磨掉优势。
经济社会的发展更要摒弃自负心态。某种程度上说,第三产业更是“民生产业”,我们出台了诸如支持“创业富民”的政策,政策效应几何?职能部门应该深入做好绩效评价。推而广之,现有政策和收费项目都应该系统梳理。有政策无细则,针对性不高,难操作,效果差,企业未必领情,市场也不买账。提升三产,不仅要看政府给了多少钱,更要评估发挥了多大效用,更重要的是减少干涉和约束。之外,培育市场环境,吸纳聚集人气,增强消费实力,提升文明形象和品位,则与三产繁荣之间“相生相克”,政府和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理应大有作为。
芜湖,通江达海,与长三角前沿城市人文相通、理念相随、联系紧密,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作为芜湖的干部和群众,为发展成绩而自豪,这也是作为芜湖人的底气之所在、幸福感的源泉之所在。如何做到改革不停顿、发展不止步、创新无止境,新一届市政府鲜明地提出要摒弃自负心态,事关党风政风、工作作风和社会风气,无疑释放出这样的信号:既要满怀自信,更要谦虚务实,既要激发活力,更要苦干巧干——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江晟 实习生 陈国强近年来,芜湖市加大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培育力度,推进高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经济...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