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孟鸣
春暖花开的四月,记者走进“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社区”——弋矶山公共服务中心花园社区,欣喜地看到:自从该社区今年成立慈善互助服务站后,一支支慈善互助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居民与辖区共建单位秉持“今天你为我做好事,明天我为你献爱心”的理念,大力弘扬着邻里亲情和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居民足不出社区就享受到“家门口的慈善”。
为困难群众营造幸福港湾
花园社区地处芜湖市老城区,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居民居住条件较差,辖区残疾人、弱势群体相对较多。尤其是一些困难群众,家里的老人、小孩不同程度患了重病,给这些家庭带来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果得不到及时救助,他们的正常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当地困难居民的实际状况,花园社区启动了365“幸福家园”工程,精心搭建各类便民服务平台,为困难群众营造幸福港湾。今年,他们在全市建立首个社区慈善互助服务站,发动辖区共建单位和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居民与共建单位纷纷主动赶来献爱心、捐款捐物。目前,社区已筹集到一大批爱心善款。社区的低保户、空巢老人、边缘困难户等困难群体,一旦遇到缺粮少米、缺煤短电、缺乏照料等困难,只要找到慈善互助志愿者,填写一张“救助领取卡”,就可在第一时间足不出社区获得救助。
第一时间帮助居民排忧解难
前不久,家住花园路5号的低保户李枝华遇到了麻烦,家里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出现了“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的情况,不能正常住人,还可能发生险情。李枝华身体多病,没有能力维修。周围的慈善互助志愿者发现后,当即向社区反映。社区主任当即组织人员冒雨赶到现场,使用社区爱心资金抢修危房,及时解决了李枝华的燃眉之急。72岁的吴寿兰住的老房子,在一场大雨中也出现了多处漏雨的状况。热心邻居闻讯后,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及时帮助老人买来建筑材料,一起动手把老人的房屋维修好。
社区的低保户王志强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差,他的儿子前不久患了严重的肾结石病。手上只有几十元钱的王志强,没法带儿子去看病,万分焦急。社区的慈善互助志愿者得知这个情况,主动与社区工作人员带着1000元爱心款来到他家,向他们伸出援手。
从“人人为我”到“我为人人”
如今,花园社区涌现了不少从受捐助到主动捐助别人的居民,他们把别人当年的捐助牢记心头,等到本人和家庭条件好转时,就去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群众。
今年50多岁的居民甘晓霞是社区一位残疾人,医生当年曾经判她活不过45岁。可她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周围邻居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下,奇迹般活到现在。她身体多病,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好,社区大家庭经常给她捐款捐物,一次次解决了她生活上的忧愁。现在,当她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时,她总想发挥自己的一点点光和热回报社区。这些年来,她一直活跃在社区,成为一名长期志愿者,不仅担任了管理100多户人口的网格员,还经常为社区和居民做好事。前不久,花园二村的居民曹青怡家人患了重病,她主动与慈善互助志愿者一同去他家,捐出一笔爱心款。
新闻推荐
潘朝晖就贯彻省政府第一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挖掘释放政府自身潜力 打造廉洁高效法治责任政府
本报讯(记者 杨正毛)4月18日,省政府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潘朝晖在芜湖分会场参加会议时要求,进一步挖掘释放政府自身潜力,努力打造廉洁...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