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正毛
“园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品升级带来的效益显现”,这是记者近日赴经济园区和重点民营企业采访时听到最多的话。在由制造向“智造”之路迈进时,芜湖市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企业集群化的发展态势正加速形成。
统计显示,企业在推进自主创新进程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到2012年底,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43家,占全省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芜湖市GDP比重达28.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半壁江山。目前,芜湖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例达20%,高出全省平均数5.32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高出全省平均数10个百分点;百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家(奇瑞、美的、新兴铸管),占全省三分之一。
既要“顶天立地”,又要“铺天盖地”,坚持走高新化之路让一批中小企业成为行业翘楚。精诚铜业、鑫龙电器、鑫科新材料、长信科技、神剑新材料、恒升机床、太平洋电缆等一大批中小企业脱颖而出,而随着安得物流、艾瑞特环保科技、贝斯特新能源、埃夫特智能装备等“小巨人”企业“个头”成长,其产品科技含量让企业有了拳头产品,使企业“一招鲜,吃遍天”。
“在去年全省创新型园区评选中,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沟经济开发区两家上榜,占据10席中的2席。”市创新办有关人士介绍,高新产业集群化离不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85家,其中国家级23家。
引导企业走高新化之路,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补贴。据市创新办有关人士介绍,自2008年启动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以来,芜湖市共争取省级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补助资金5.4亿元,市本级财政投入24.5亿元,带动企业科技投入73.3亿元,拉动全社会创新投入达210亿元。同时,芜湖市认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等税收优惠政策,努力让企业轻装上阵,仅2012年就审核认定了333个研发项目、21.5亿元企业研发经费,可抵扣所得税2.7亿元。芜湖市还设立了6800万元的创业扶持资金,累计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0多亿元。而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让企业在创新中尝到了甜头,更坚定了企业创新决心,推动企业不断走创新创业之路。
新闻推荐
因宁安城际铁路建设工程需要,天门山东路铁路立交桥下穿工程,自2013年4月17日至7月31日老路进行全封闭施工,届时请过往车辆从旁边新修通道通行,交通管制期间过往车辆需服从交...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