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君兰
曾是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步文亭,成了部分人随意“方便”之地。2010年4月6日,本报刊登的《“步文亭”边岂能随意“方便”》一文,曾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开展行动对步文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督查。不过近日市民江先生致电本报“党报热线”,反映仍有一部分锻炼、下棋的老人及游客,“放着百步内免费公共厕所不去,在纪念碑旁随意方便,影响恶劣”。
4月8日上午,记者跟随江先生来到位于镜湖旁的步文亭,墙边遗留的小水坑表明早晨这里刚刚被清洗过,但绕过“W”塑像后,江先生指着地上的一团污迹说:“看,这就是他们随意小便后留下的痕迹。”一阵风吹过,仍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而在步文亭右边树丛里赫然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大小便,对面有公厕”。
公厕并不难找,马路对面不足百步的柳春园,顺着马路往前200米内的花鸟市场旁,分别有一个免费公共厕所。江先生告诉记者:“这里经常有老年人聚在一起下棋、打牌,一些人不愿意走路、图省事选择就地解决。这样既不雅观,也不文明。而且我们是为了缅怀王步文建立起步文亭,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是对烈士的不尊重,而且清明、冬至,外地游客前来祭扫时,也丢我们芜湖人的脸。”
费师傅是3年前受聘专门负责步文亭清理工作的保洁人员,每天早上6点钟前,他都要拎着两个桶,从镜湖里取水将步文亭内仔仔细细清洗两遍。费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在步文亭随地便溺比过去减少很多,但他还必须坚持每天清扫。“如果不及时处理,味道就沉积,尤其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晚上来这边乘凉、下棋就更多,气味会更难闻。对我来说,我总觉的那个地方是纪念烈士,应该保持干干净净的。”费师傅同事汤师傅是绕着公园的全天候巡视保洁员,每天对园区内的垃圾及时清扫、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汤师傅也有自己的委屈:“我不可能全天24小时盯着步文亭,如果看见别人随意方便时上前劝导,好说话的会说下次注意,但素质不好的,张口就骂,你也没招。因此我们希望市民能够换位思考,大家都不容易。”
“在步文亭边随地便溺的行为想要完全杜绝很难。”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管理难、执法难是其中重要原因。据步文亭管理单位镜湖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贤文介绍,镜湖公园管理办公室只是步文亭的管理单位,并没有执法权限,对于不文明行为,只能靠劝阻和加强卫生管理、及时清扫。此外,步文亭完全对外开放,也加强了管理的难度。那是否可以通过加强执法来杜绝?记者也联系了镜湖区市容局,滨江中队的孙队长说:“随地吐痰、便溺等虽然确有条款,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比较难。不仅取证难,主要是体现在执法难,随地便溺要罚20元钱,如果不交怎么办,我们不是公安机关,只能把他喊过来宣讲条款,要求他主动把钱交了。如果采取强制手段,要通过法院,就太麻烦了。”孙队长表示,在步文亭随地便溺的大部分是老年人,不乏其中一些人真的身体不好,对他们进行罚款确实不太实际,今后只能加强劝导,并对一些行为进行曝光。
“步文亭的环境还是要靠大家自觉维护。”采访中,无论是游客、保洁人员和相关部门,都呼吁市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周围的环境”。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在于居民的“举手投足”,取决于市民的素质和公德。随地便溺不文明行为背后折射出市民日常生活文明意识的淡薄。市民良好的文明素质,是城市的品牌,也是重要的竞争力。对于步文亭周边游客来说,往免费公厕多走一小步,城市文明就走一大步。
(奖励本稿件新闻线索提供者江俊30元。本栏目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孟鸣)日前,市文化委员会、镜湖区文广新局组织芜湖市的文艺工作者,将一台精美的文化大戏送到弋矶山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王家巷社区,亲切慰问在当地居住的300多...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