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开办“市民心声网”、设立公共服务中心……
营造公平亲民的政务环境
在芜湖市,很多领导干部上班的第一件事,往往是打开“市民心声网”。“不仅是一种监督,更是听取民意的有效渠道,有助于实现官民良性互动。”网站负责人介绍,网站形成了“在线回复”、“在线访谈”和“红黄牌督办”三项制度,去年,网站咨询投诉帖达8300条,回复率100%,未发现一起红牌督办帖。这项举措,曾入选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芜湖市以创建促管理,着力打造务实、公平的发展环境。2000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开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一站式”模式,完善首席代表制、重点项目“绿色通道”制度等,提高服务效能。“平均每项审批件办结时间从6.7个工作日,缩短至3.2个工作日。”3月27日,市政务中心副主任李跃东告诉记者,通过设立投诉受理中心,落实限时督查通报等一系列举措,群众办事满意度明显提升。
开通“市长热线”、“政风行风热线”,开展“万人千企评议政风行风”,测评单位满意度……部门作风明显改进。去年9月,芜湖市还在镜湖区探索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撤销辖区11个街道办事处,设立10个公共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办事更加便捷。
“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去年以来,芜湖市扎实开展“双联系”活动,机关干部普遍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带情拜访,集中化解一批处理难度大的信访积案,在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中锤炼党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只有深入基层一线,宗旨意识才能牢固树立,服务群众才能落到实处。”弋江区民政局局长彭鸿雁深有体会地说。
延伸公共服务、启用“数字化城管”……
全域共建文明新家园
“我们农村也有了垃圾站,真是新鲜事儿。”3月26日,在三山区峨桥镇响水涧村,看到落成即将使用的垃圾中转站,村民胡德明分外高兴。区环卫科长李春喜介绍,这座投入180万的垃圾站将于4月投入运营,将覆盖周边3万人,每天处理30吨垃圾,让农村环境更加整洁卫生。
实践中,芜湖市总结出“三个集中,两个延伸,六个一体化”的经验,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开展了以“富、学、乐、美、安、和”为内容的“六在农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6个全国文明村镇、7个全省文明村镇。芜湖市每年投入1亿元建设“美好乡村”,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庄。目前,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143个,涌现出8个国家级、7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41个省级生态村。
网络化、信息化的运用,让芜湖城市管理更加精细、高效。2008年,芜湖市在全省率先启用“数字化城管”系统。“我们应用3G技术,把市区划分为259个责任网格,确定执法队员、协管员和保洁员,建立从粗放到精细、分散到综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芜湖市市容局负责人介绍,同步开通的“12319”城市管理热线,搭建了市民投诉、业务咨询、抢险抢修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
“文明创建不仅靓化了市容市貌,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而且优化了发展环境,为城市加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芜湖市委负责人看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不但“中看”而且“中用”。2012年,芜湖跻身“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前50强,是中部地区竞争力最强的非省会城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潘晔)4月3日下午,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率考察团来芜,了解芜湖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情况。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潘朝晖,市领导丁祖荣、张志宏出席座谈会。&n...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