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正毛
从设立之初0.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到现在跨越120多平方公里南、北、东三大区域新城的建立,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2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芜湖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变迁,也演绎出由单纯的工业园区到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轨迹。
产业集聚催生城市组团发展
产业新城首先必须要有产业。随着汽车与零部件、家用电器、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光伏光电、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和兴起,经开区己经聚集了一大批中外企业,人口承载力不断增大,同时对城市功能需求更加迫切。
基于这种现状,在“十一五”时期,经开区就将现代化社区、医院、商贸和学校等城市功能建设纳入工作重点,逐步打造成功能日渐完善的城市组团,让产业工人告别早晚在不同组团之间迁徙的“候鸟式”生活。截至目前,经开区北区产业新城已建成安置小区8个,建成总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共342栋楼、11226套房,已入住3万多人,另有两个在建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达68万平方米。
经开区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以功能完善、人气集聚的城市组团建设为目标,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同时,着力招引购物、休闲、金融等三产配套服务项目,加快打造宜业、宜居、宜商的产业新城。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注重园林生态
经开区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营造最佳综合投资环境,切实加大明渠、道路、绿化、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20年来,先后完成建设66条道路和桥梁,总长度达138.6公里,目前经开区南、北区域以及东区路网架构已形成,极大改善了区内出行交通环境。
近几年,经开区着重实施道路、小区、公共三大绿化建设工程,新建了龙山公园、浦江路游园、信义厂区门前游园等一批绿点工程。同时抓住城市文明创建这一契机,加强区内绿地覆盖,到目前为止,全区已绿化面积约200万平方米;而近几年绿化面积平均以5%的速度逐年增长。为改善区内居住环境,加大了对建成区的污水截污整治工作,确保汛期的安全和舒适环保的人居环境。
产业新城配套日趋完善
现在经开区的人气越来越旺,这得益于产业新城建设。北区产业新城位于开发区核心地带,与南侧环银湖配套生活区、凤鸣湖地区共同构建成开发区生活轴带。在产业新城内,规划建设了一批公租房项目,在建的包括家和园、蓝鲸湾、阳琴岛、秀水江南、香城湾等。公租房设计出单人间、夫妻房、多人间等不同格局,厨卫家具配套完备,可以满足租户的多元化需求,成为经开区吸引高端人才的“法宝”。
不仅有功能完善的小区,生活配套也向着高端化迈进。产业新城内扩建了三十三中学、BOBO城小学等,并引进安师大教育集团,让城北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和天医院、肿瘤专科医院等医疗单位,医疗服务资源也将有质的提升。
在经开区东区,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以万春新苑安置小区为核心的东区产业新城已初步成型,该产业新城建成后可容纳10万人,在集聚人气的同时,配套建设万春商业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也必将成为东区的商业集聚区。
新闻推荐
芜湖文化创意产业...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