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晔
环顾教室,崭新的课桌椅,现代化的电子白板,高标准的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同学们认真专注的表情里,洋溢着幸福。罗家闸小学,是芜湖市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学校美了,孩子们才能开心无虑地学习,才能让老师舒心、家长放心。”镜湖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里,透露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校园建设马虎不得。为每个孩子撑起一片飞翔的天空,是他们的共同心愿。
建设,一直在路上
谈到明年8月将投入使用的新校园,解放西路小学的校长充满希望:“占地面积将扩大4倍,还将新建综合楼、报告厅、风雨操场、地下车库,将成为安徽省标准化校园。”他之所以怀有憧憬,是因为新校园将解决更多来芜务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周边地区的孩子也将真正做到就近入学。
“ 以前,这里只有12个班,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这位校长告诉记者,这里曾是重型机床厂的子弟小学,是芜湖市外来务工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之一,但曾经的教学楼不仅陈旧,而且场地小,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求。一旦新校园建成,不仅能让江城的农民工子弟和城里的孩子享受一样的教学环境,还能缓解中心城区的就学压力。
今年,镜湖区学校重点建设项目共有4个,总投资近亿元。每项校安工程建设前期,作为承建部门的镜湖区重点局都要综合考虑校园的区域位置、师生规模等各种因素,经过实地调查和充分论证后才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布局科学合理、安全实用。每项工程建设中,建设者们狠抓质量监管,完善工程竣工验收制度,严把建筑材料关,确保新建校安工程安全可靠。“这项工程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更承载着孩子们的上学梦,我们一定要将其打造成真正的‘放心工程\’,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镜湖区重点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江城教育均衡化:先打好物质基础
谈起教学环境均衡化,很多人习惯性地想到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校园建设。“中心城区的学校同样面临着建设、改造、搬迁。”镜湖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江城教育均衡化的一部分。
今年,越来越多的“老校”、“名校”将走上华丽转型之路。“育红小学的新校园位于原范罗山小学位置,占地33889平方米,比以往更注重塑造人文校园、景观校园,追求校舍建筑与校园广场、庭院空间、绿化环境的有机融合。”镜湖区重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育红小学办成全国一流小学和“百年名校”是这次改造的目的与重点。记者在规划设计方案中看到,校前广场、庭院空间是校园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学生户外读书学习搭建了空间,也为师生课余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建筑底层设有若干架空空间,景观层次合理,空间效果生动,体现了环境育人的思想。镜湖区重点局相关负责人说:“物质基础打好了,才能为学生创造高品质的成长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向陈宏)记者从市港航管理局获悉,芜申运河芜湖主城区段航道整治工程本月即将开工。概算投资10.2亿元,计划2015年12月完工。芜申运...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