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的4月8日(1968年),清明节刚过去没几天,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离开了人生的舞台,带着戏迷心中永远的陶金花、七仙女、织女、冯素珍等艺术经典形象离开了人世。
这年的年初抑或是前一年秋冬之交的时候(现在已记不清确切的日子了),我的一位赵姓同事悄悄地把我叫到一边,要我帮她一件事,并嘱我千万不要对别人讲,我问她什么事?她说请我刻一枚私章。她知道我那时正在学着练篆刻,所以有此一求。我一听是这事,就说,没问题,刻什么名字?她压低声音告诉我:
“严凤英”。
我怕我没听清楚,问:“你是说省黄梅……”没等我把下句说完,她紧张地“嘘”了一声并点了点头。接着她告诉了我事情的原委。
严凤英当时已被当作“封、资、修文艺黑线在安徽文艺界的代表人物”而批判,心身俱损,当时她已患有多种疾病,但处于当时的环境,她不敢、也不能经常在合肥的医院里诊治,有人介绍说芜湖有些医术很高的老中医,于是她在别人的掩护下来到芜湖,不敢住旅舍,就住在我的这位同事家(我这位同事的丈夫在芜湖某剧团工作,他与严相互间本也认识)。来芜后,严凤英收到了一张合肥的包裹单,是一些寄给她的药品,但是她匆匆来芜,没带任何证明身份的物件,按当时的规定,取包裹是需要有私章的……
听了这一缘由,在当时人人自危的环境里,心底虽然也在瞬间也“格楞”了一下,但还是把这事给接了下来。回家找出一方青田印石(印面大约是1.5×1.5规格),磨平,写字,刻石。因无须金、篆之烦,不一会儿三个简体仿宋的“严凤英”私章就刻好了。用纸包好,第二天交给了我的那位同事。这之后,我也没过问过此事,因为这时期“揭发、批判封资修文艺黑线”风暴也朝我刮了过来,此是后话……
45年之后的今朝翻检出这一掌故,也算是对严凤英这位戏剧大家的一点纪念吧。
刘延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双华 实习生 李青)一辆满载危险化学品的槽罐车出现苯泄漏,阀门难以关闭,抢险队员赶到现场后随即展开封堵……6月21日下午,芜湖市危险货...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