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绘就芜湖民俗文化长卷

来源:芜湖日报 2013-06-21 20:26   https://www.yybnet.net/

姚和平在创作

姚和平的新书

姚和平,男,生于1958年,安徽芜湖人。省美术家、书法家、散文家协会会员,市诗词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通俗研究会会员。多年来,姚和平致力于芜湖本土文化的研究,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了不少有关芜湖民俗文化的作品。

熟悉姚和平的人都清楚,他手持“两支笔”,一支写下芜湖古往今来,一支绘就鸠兹市井风情。今年3月,他的新书《鸠兹俗俚》出版,引起广大民俗爱好者的关注,5月,在芜湖市首届市民文化节开幕式上,不到一小时,200册《鸠兹俗俚》被签赠一空。近日,民俗画家姚和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本土民俗文化的?

姚和平:上世纪90年代初吧。其实首先要感谢《芜湖日报》。我在一本画报看到一篇介绍我国56个民族的文章,对各民族的风土人情、节日服饰产生了浓厚兴趣,萌发了将这些民族逐一介绍一遍的想法。那时没有网络,所有信息只能来源于书籍、报刊、杂志,我经过近两年的搜集、整理,最终完成了“民族大家庭”图文系列作品的创作。该系列着重介绍宣传我国56个民族的起源、民风民俗及发展情况,每个民族一文一图,发表在当时《芜湖日报》的星期刊上。记得当时的稿费是1000元,这在90年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不过,我把它捐给了希望工程(笑)。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公开发表有关民俗文化的稿子,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民俗文化。后来,我又联想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城市也都有着自己的风俗民情,于是我开始关注起芜湖的本土文化,并对芜湖的民间民俗产生了浓厚兴趣。

记者:那又从什么时候起,是什么原因让你接触到了钢笔画?

姚和平:(笑)其实还和报纸有关,我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向《芜湖日报》投稿,当时更多的是题图设计,为文章补一些简单的图片。那个年代制版条件差,报纸采用的是铅字印刷,而图片则是用锌版制成。使用照相制版方法,先洗出版面需要的尺寸的图片,然后把与照片同样大的锌版涂抹上感光胶,再把照片放在锌版上进行曝光,再用化学药水对锌版加以腐蚀。通过锌版上被腐蚀的大小点线就构成了一个图像,这样就可以拼版印刷了。这样一套复杂的工序下来,结果却差强人意,经常会有一些噪点,图片模糊,也影响美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到了钢笔绘图,因为钢笔画的线条清晰,印刷方便、印刷效果好。那之后,我自学起钢笔画来,不过,因为之前曾跟随丰子恺学生黄敬恺老先生学习过绘画、篆刻,这为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我很快就把握了钢笔画创作要领。

记者: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这么多年专注于芜湖本土文化的创作?

姚和平:一个人要认识世界,首先要从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开始。我有时也会在街头听到有人这样说“芜湖没东西”,其实我们芜湖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怎么会“没东西”呢?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宣传芜湖,让更多人了解芜湖。我觉得,任何一个芜湖人都有这样一份责任。而作为我,给自己的要求不但要去主动了解本土文化,而且要通过文字、图片把这些俚俗风情,以文字及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家乡的历史及乡土民俗风情。

记者:那么这么多年来,你创作了哪些有关民俗文化的作品?

姚和平:大多是绘画配文作品。比如刚才提到的《民族大家庭》系列,还有介绍芜湖人文历史的《芜湖沧桑》、《芜湖诗痕》、《芜湖十景》、《芜湖地名故事》、《芜湖市井小照》、《辉煌大桥》,以及普及传统文化的《成语故事》、《诸子百家箴言》等20余个系列主题绘画,其中大多数与芜湖本土有关;此外,也曾应邀为“走遍中国(芜湖专辑)”电视宣传片配过图,还为市邮政局创作过系列画《芜湖年俗》、《金印传奇》等明信片。这些作品大多数在日、晚报都发表过。

记者:你是如何看待传统民俗文化的?

姚和平:在我看来,民俗文化是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根“链条”,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民俗文化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之根,我们的文化就像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然而,大树长的再好,没有根系的发达与提供的养料,终究有一天会被大风吹倒的。

记者:能不能简要谈谈你的新书《鸠兹俗俚》?

姚和平:这首先要感谢市文化部门和市通俗文艺研究会及一些热心朋友的帮助,没有他们,靠我个人力量,这本书是根本不可能出版的。《鸠兹俗俚》的面世,前后酝酿了3年。这本书是从我公开发表的1000多幅关于芜湖的作品中遴选出200幅辑集而成的,分市井街巷、俗俚风情两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老芜湖的地名、风俗人情、传说故事等内容。在芜湖历史上,画家萧云从先生创作的《太平山水图》描绘了芜湖的锦山秀水,为后人称道。我也希望更多人能通过《鸠兹俗俚》了解到芜湖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

记者:最近在创作方面有什么新动作?

姚和平:最近在创作一幅长超过10米、宽约0.27米的本土民俗画长卷。打算将芜湖的人文历史、乡土民俗集中表现在一张长画卷上,像《清明上河图》那样。长卷背景拟为清末民初的芜湖,因为这个时期芜湖经济繁荣,市井民俗丰富,同时,这也是芜湖开埠通商,西洋文化的渗入后中西文化交相辉映的一个特殊时期。长卷从益新面粉公司大楼起笔,沿青弋江而下,老芜湖主要景观、名店字号、街景俚俗等都会被表现其中。初步定于10月1日前完稿。

记者:在这方面,未来还有什么长期的规划或打算吗?

姚和平:要做的东西其实很多,比如可以考虑将省内、市内的古庙、古建筑作为下一个创作系列目标。去年退休后,时间空闲下来,我觉得到了我个人时间最充裕、精力最旺盛、经历最丰富的成熟期,也是静心创作的最佳时机。在民俗文化特别是本土民俗文化的关注与创作上,我还会继续努力(笑)。

记者  戴卿  文/摄

新闻推荐

应届毕业生本月底可免费参观科技馆

本报讯(记者 杨正毛)记者从芜湖科技馆获悉,为丰富考生暑期生活,6月26日至30日,芜湖科技馆将对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开展“免费开放周”活动,开通绿色通道,用科技知识慰劳考...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绘就芜湖民俗文化长卷)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