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2月,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决定从长沙迁往昆明。有336名师生组成了“湘黔滇旅行团”,开始了中国教育史上著名的艰苦跋涉1700多公里的“长征”。胡适说:“临大决迁昆明,当时是最悲壮的一件事,引得我很感动和注意:师生徒步,历六十八天之久,经整整三千余里之旅程。后来我把这些照片放大,散布全美。这段光荣的历史,不但联大值得纪念,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值得纪念。”
◎据张伍回忆,其父张恨水当年为与邻县桐城抗衡,在翻烂了县志的情况下,终于查到了他认为可以替家乡潜山争来荣光的史料:“民间流传,有人观潜山风水,说该县是‘潜龙之地\’,应出36把黄龙伞。但‘龙气\’不足,将流于‘假\’。这虽是荒诞不经的传说,但家乡人却言之凿凿,深信不疑,并说,‘假\’帝王系指舞台上的伶人所扮。原来,潜山文风尽管不盛,但却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大师,如京剧奠基人、四大徽班三庆班班主、被人尊为‘程大老板\’的程长庚,其家就在潜山西门外;再如一代宗师杨小楼,乃潜山王家河人。父亲在县志上查到了许多著名京剧艺术家,高兴得很。虽然当时乡人对伶人极为轻视,而父亲则深鄙其陋,他曾感慨良深地说:‘五代干戈小戏场,真假帝王不过是久暂之分耳,官又何曾贵于伶?\’父亲在乡时和程氏后人交往甚多,对程大老板掌故遗闻颇有了解,并以‘程大老板同乡\’(张恨水闲章语)为荣,认为足可与桐城方、姚及张氏父子媲美,还自豪地宣称‘我亦潜山人\’(张恨水闲章语)。可见,在他眼中,家乡不仅是山清水秀,而且是地灵人杰!”
◎上世纪40年代初,杨武之一家七口,居住在昆明西北郊十余公里外的龙院村惠家大院。身为杨家长子的杨振宁,为鼓励弟妹多念书,制订了一些颇为吸引人的规则:一天之中,谁念书好、听母亲的话、帮助做家务、不打架、不捣乱就给谁记上一个红点,反之就要记黑点。一周下来,谁有三个红点,谁就可以得到奖励———由他骑自行车带去昆明城里看一次电影。
◎民国年间,赌博之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合肥陈某,祖传房屋、良田颇多,家境富裕。只因沾染上了赌博恶习,几年之间即将田地房产变卖殆尽。其妻屡劝不听,绝望之余,竟上吊自杀。死前留下《谏夫》诗十首。其一云:是谁设此迷魂阵,笼络良人暮作朝?身倦囊空归卧后,枕边犹听梦呼幺。
◎1938年初,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中国记者田伯烈在其所著的《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中,明确地记述了他的亲眼所见:“在占领芜湖后的第一个星期内,日军对于平民滥施虐待屠杀,对于私人住宅恣意抢劫破坏,超过我旅华20年中所经历的任何事变……日本兵似乎特别搜索妇女,以供侮辱。”
◎徐树铮酷爱昆曲,他能自辑曲谱,能上台演出,并曾与徐凌云、项馨吾、俞振飞等名角同台。他擅长花脸和贴旦两种角色的曲目,《单刀会》演得尤为拿手。张謇曾赠诗云:“将军高唱大江东,势与梅郎角两雄。”1925年5月,他以“考察欧美日各国政治专使”身份访英,应邀在英国皇家学院演讲,题目是《中国古今音乐沿革》,让古典的英国绅士淑女对中国军人刮目相看。
(李利忠,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文史研究者。)
新闻推荐
新华社6月16日电
记者从安徽省巢湖经开消防大队了解到,6月15日16时47分左右,位于芜合高速巢湖段合肥往芜湖方向试刀山隧道西7公里处一辆牌号为豫AC9363河南驻马店至浙江丽...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