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悠悠心曲我的乡村

来源:黄山日报 2013-06-27 12:37   https://www.yybnet.net/

朱来平

尽管名义上我已经不属于这个乡村的一分子了,尽管现在我已不和这个乡村朝暮厮守同作同息同风同雨,但是我仍亲切地把她称作我的乡村。因为我的第一声啼哭曾经划破她的寂静,我的第一滴泪水曾经融入她的土地;因为她孕育了我童年五彩斑斓的梦,她保留着我青春欢快飞扬的影子。倘若乡村有知,我想她一定不会拒绝我这样称呼的,甚至是乐于接受的。

她是中国大地上数以万计的乡村中的普普通通的一个。这是一个很小的村子,三十来户人家,约一百号人口。从我记事起一直到现在,近四十年了,村子的规模几乎没有变化,还是那个样子。

村子在一条公路边。沿着这条公路,往西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县城;往东三五分钟的车程,就到了屏山——一个古老的村落,一个前景看好的旅游景点。

村前,一条不知名的小溪,一年到头除了发洪水的那么几天外,总是清澈地缓缓流淌,在不远处汇入龙川河。那年我带孩子到杭州游玩,在波浪滚滚气势浩荡的钱塘江畔,我跟孩子说:“你在爷爷家门前的那条小河里撒泡尿,你的尿就会汇入眼前的江水中归于大海。”他眨眨眼,觉得不可思议,孩子的心里对这个世界又添了一份神秘感。小溪不长,却很丰盈。村妇们在这里洗衣。孩子们在这里嬉水,有时也用畚箕去兜鱼兜虾。夏天的傍晚男人们在小溪的坝碣上洗澡。小溪两侧的田地要是干了渴了,小溪绝不会幸灾乐祸,而是义无反顾地让自己瘦身。

我小时候,村里人,我的父辈祖辈们,都是跟土地讨生活的。家家户户种田种地,养牛养蚕养猪养鸡,田里种稻子种油菜种萝卜,旱地里种花生种山芋种黄豆种玉米种棉花,菜园地里更是一茬接一茬,四季各色新鲜的时令菜蔬不断。你可以听到狗在“汪汪汪”地朝着陌生人叫,可以听见母鸡下完蛋后“咯哒咯哒”地像是在邀功,可以听见公鸡报晓,可以听见猫在叫春,可以看见田埂边悠闲地啃着草的耕牛,可以看见猪圈里饱食酣眠的肥猪。那才是五谷丰登。那才是六畜兴旺。

那时,村里的孩子读书,都是步行,早出晚归。小学的学校,距离村子两里路,初中和高中的学校,距离村子都是约五六里路。孩子下午放学回家以后,往往是把书包一丢,出去了:放牛,拾柴火,打猪草,挑水,做饭。要做的事不少,大人往往在中午或者头天晚上就做了吩咐和安排。不像现在,要么家长接送,要么住在学校。现在孩子读书,叫“上班”亦无不妥。

而今,我的乡村,五谷不丰,六畜不兴了。田里种些稻子,地里几乎全是树,少许茶叶和桑树,其余多是退耕还林政策引领下种下的树木。村里,牛看不见了,养猪养鸡的人家少了。种田种地的人,把种田种地当作副业,外出务工成了一种时髦的选择。每年春节一过,他们就像鸟儿一样,大都飞出去觅食了,陆陆续续地离亲别友,远的到广东到浙江到江苏,近的到合肥到芜湖到屯溪。他们希望打拼成城里人。即使希望落空,他们宁愿做都市的边缘人,也不愿意呆在农村像祖辈父辈们那样守着这个村子过日子。家里的一亩三分田注定成不了他们的人生舞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存方式毕竟不是最好的选择。就这样,村子宛如一个空心的巢,只有老人,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只要一息尚存,仍然死心塌地又非常安心地守候于此,因为他们熟悉村里的每一座房子每一块田地。而给他们作伴的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因为孩子的翅膀还没有硬起来。

现在只有在过年的时日里,我仿佛能依稀重温儿时乡村的情景,那是一样的喜庆,一样的热闹。而平时,我回到这里,心里就像这乡村一样,空荡荡的。

新闻推荐

关于受理社会各界对国家开发银行资产安全监督举报的公告

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和我国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是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中长期信贷与投资等金融业务,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悠悠心曲我的乡村)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