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冰砖、花裙、蒲扇、草席……经典夏令用品之前世今生

来源:芜湖日报 2013-07-21 12:56   https://www.yybnet.net/

大概是因为明晃晃的橙色阳光是一种泛着回忆味道的色彩,这样的盛夏似乎也成了一个特别容易怀想儿时美好的季节。

不用上学的暑假,傍晚自然也就无需埋头赶作业。搬张小板凳坐在院子里,双手捧着块冰砖啃,既舍不得太快吃完,又怕吃慢了会化成一滴滴粘腻腻的汁液滴在刚换上的棉布花裙上。随着妈妈手中的蒲扇一摇一扇,花露水的香气扑鼻而来,倒把淡淡的痱子粉香和夜晚草席的清香吞噬得无影无踪。

冰砖雪糕,棉布花裙,蒲扇,花露水,痱子粉,草席……这些深深烙入记忆的经典夏令商品在经历了被冷落、被舍弃之后,如今正强势回归——有的摇身一变,成为了同类商品中的高档产品,要价不菲;有的虽然依旧价格低廉,却销量极大,老少通吃;还有的经过现代演绎,成为了既实用又富于创意的生活艺术品。

夏日记忆 之 冰棍

尽管妈妈会一再叮嘱吃饭前吃冰的东西不好,但是放学后在校门口的小卖店买支冰棍,然后一路走着吃回家仍然是小时候夏天没法儿抵挡的一种诱惑。

吃的最多的是一毛钱一根的白糖棒冰,因为它最便宜也最解渴。撕开简陋的包装纸,迫不及待就把整根白白的棒冰往嘴里塞。吃这样的冰棍是不能一口一口咬的,得这样含着、吮吸着吃,直到把整个嘴都冻得麻麻的。

如果碰上口袋里零花钱充裕的时候,那么可以奢侈点买根娃娃雪糕、草莓酸奶或是紫雪糕,总之就是那种包装纸看上去更高级更花哨,吃起来感觉有很多奶油的棒冰。虽然同样是很甜腻的口感,但不同品种也讲究不同吃法。比如紫雪糕,像草莓酸奶那样“粗暴”地连着外层一块儿咬就不合适了,得先吃了外面那层巧克力壳,然后再慢慢吃里头的奶油“芯”才好。

能吃上块冰砖则是最开心的事儿了。打开外面的纸盒,剥开里头的蜡纸,冲着那整块儿的奶白大大地咬上一口,真叫一个过瘾。只不过,吃冰砖也是个很讲技巧的事儿——吃太快了好像会舍不得,吃慢了又很容易化,一不小心还会沾得满嘴、满手都是。

【记忆照进现实】

老冰棍价廉物美,风光依旧

在各大超市种类繁多、包装精美的各色冰淇淋、雪糕中间,记忆中冰棍的身影不时闪现:和小时候吃的白糖棒冰相类似,伊利有一款老冰棍棒冰;以前的娃娃雪糕现在名字更洋气了,叫“贵族小妞”;而“阿拉阿裕经典冰砖”则就是老冰砖的模样;不止一个品牌都有绿豆、赤豆棒冰……

虽然面对众多包装豪华的新冷饮,甚至进口冰淇淋的竞争,种类也不算丰富,但工作人员透露,在芜湖的超市里,这些老冰棍现在还是很受欢迎。

“从数量上说,这些老冰棍非常畅销,但因为它们普遍都比较便宜,没法跟那些包装精美的冰淇淋动辄几十元的售价相比,所以从整体销售额来看倒不占大头。”世纪联华一位销售人员说,就是她自己也喜欢买这种老冰棍回去给女儿吃。“原来也给她买那种比较贵的冰淇淋,后来她跟我说,妈妈你还是买那种简单的红豆、绿豆棒冰,清口好吃。”

夏日记忆 之 花露水、痱子粉

记忆深处的香味标签是什么?是小清新的花露水味道还是纯情温馨的痱子粉香气?花露水剔透绿瓶中的情怀和痱子粉云白色的芬芳粉末,洋溢着淡然别致的中国式浪漫,是二三十年前孩子们完美仲夏夜的温馨一幕。夏日璀璨银河下,特别清香混着汗味儿的记忆,是温馨快乐的童年记忆。

时光倒流至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花露水被认为是“洋”的或者是“海派”的。没有香水的年代,花露水成了香水的替代品,时髦女子不在手帕里洒点花露水都不好意思出门,男子想尽办法也要买瓶花露水讨女朋友欢心。这种时尚潮流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中国人半个世纪的时髦。

【记忆照进现实】

坚持低价原则,默默靠口碑赢得市场

当今,六神花露水、强生痱子粉占据了同类市场的半壁江山,但要寻找真正原汁原味的老货,还要从“中华老字号”上寻找踪影。

老牌子并不仅仅在香味上取胜,其清凉止痒的功效也不容小觑。福建老字号片仔癀爽身粉,因为加入了片仔癀这种独特的中药,具有祛痱防痱、吸汗吸湿的独特功效。一盒100克只要十几元,很划算。

红灯牌痱子粉也是不少人记忆里挥之不去的那抹清香,淘宝有家网店出售的红灯痱子粉,铁盒包装看上去真的很复古,100克14元,淘宝交易记录显示最近一个月卖出了近百件。

老国货不仅给中年人以怀旧情感,还以价廉物美的品质赢得了校园一族的关注。这么多年来,国货坚持低价原则,默默靠口碑赢得市场,不仅让更多人亲近了儿时味道,也赢得了新生代消费者的青睐。

夏日记忆 之 扇子

在没有电风扇的年代,人手一把扇子随着手腕悠悠晃动,是夏夜街头的一道靓丽风景。

蒲扇买来后,细心的人会用白色滚条边把扇沿细细包缝起来,灰头土脸的蒲扇,经过洗净、晾干,显出了俊模样。5分钱一把的麦秸扇要讲究些,麦秸染得五颜六色,编出的扇子更漂亮。有的麦秸扇还用一块“的确良”白布,做一个直径大约10来厘米左右的小圆形,用手工绣出鱼戏水、对虾、龙飞凤舞等图案,最后将绣片缝在扇子中间,麦秸扇顿时变得高雅起来。不少人记得小时候看见老人挑麦秸扇,很有讲究,首先看看中间的绣片花样好不好看,然后再看看扇子的竹柄缝得牢不牢。

昔日的时髦人,一把幽幽清香的檀香扇是包中必备之物:长长的红须头,雕刻精巧、香气扑鼻。

【记忆照进现实】

扇子销售势头不减当年

炎炎夏日,各色扇子也开始上架。在南宋御街,只要花几元钱就能买到一把实用的大蒲扇。这种便宜蒲扇通常在土杂店能找到,往往和扫把、草席放在一起卖。土杂店王老板透露,“5月份开始,扇子已经卖得不错了,便宜实用的扇子最受欢迎,年轻人喜欢买卡通扇,老年人喜欢实用的蒲扇、折扇。”

在淘宝网输入“扇子”一词,能找到相关宝贝48565件,其中一家淘宝网店近一个月卖出8008件。扇子空调普及的今天,古老扇子的粉丝力量很强大,从普通的折扇、蒲扇,到实用和欣赏功能兼备的檀香扇、绢宫扇,再到名家大师作品,扇子销售势头不减当年,价格也越来越高。如今,扇子的意义并不是扇风纳凉,它还代表着艺术和历史,汇集了编织、雕刻、书画、刺绣等工艺技巧,扇子制作靠的是传统手工艺,在如今人力成本大涨的市场背景下,制作工艺精良的扇子涨价也是情理之中。

夏日记忆 之 服装

杭罗、麻纱、的确良、花洋布、泡泡纱……这些深藏在历史皱褶里的柔软记忆,依然保留在50后至80后的记忆里。

70后王小姐仍记得奶奶穿过的那件正宗老油布香云纱外套,这种用淤泥覆盖,经日晒加工而成的昂贵纱绸制品,穿着走路会“沙沙”作响,几十年前,它可是寻常人家鲜有的奢侈品。

“结实挺括、易洗快干”的“的确良”似乎专为夏天准备的,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蔚为流行,穿一件花色艳丽的的确良衬衫,再配条牛仔喇叭裤,就是个回头率超高的街头潮人。

关于夏季轻盈凉爽的回忆还有麻纱、花洋布、泡泡纱,这些轻薄织物的布面空隙细小,质地细腻轻薄,价格实惠,是老底子普通人家夏季的心水面料。

【记忆照进现实】

真丝棉麻时装迎来新时代

炎炎夏日,再也没有比丝麻棉等天然材质更凉爽的面料了。近年来,自然环保是夏季面料的重点。棉布、亚麻布、苎麻、丝绸面料成衣,日益受到时尚人的喜爱。真丝棉麻是有历史感,有文化感的面料,有时尚感又有文化韵味的天然面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完美,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淘汰。

夏日记忆 之 蚊香

没法躲进蚊帐里的漫长夏日,驱蚊大多就得靠蚊香了。

在屋子的一角支个小铁片,插上一圈蚊香,划根火柴,看着黑色的蚊香头泛起红光,一柱清烟冒起,浓烈的香气就这样强势来袭。虽然夏日的蚊虫很是恼人,有蚊香布下的这“迷魂阵”可以安全不少。但若是时间长了,这清烟和浓香本身又成了新的烦恼。所以,相比于这燃着的蚊香,那已燃成灰烬后屋内留下的淡淡余香似乎更让人怀念。而这样淡淡的余香也成为记忆里夏天的气味。

【记忆照进现实】

中药驱虫成为夏日新宠

当健康越来越被重视,蚊香也就越发失宠,更加纯天然的驱虫方式成为现代都市人的选择。

每到端午时节,夏日临近,各老字号中药房派发的香囊就成了抢手货。这种驱虫香包往往内装有白芷、艾叶、辛夷、冰片等中药香料,药物散发出的天然香气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

“除了买现成的,我也习惯每年花几块钱买一袋驱虫香粉,然后分装在自己亲手做的香袋里,送给亲戚朋友当礼物。这样带有传统意味,健康又实用的礼物是最受欢迎的。”手工达人彭小姐说。

而事实上,白芷,艾草这类驱蚊提神的中药不只能做成精致的香囊佩戴在身上,像蚊香那样将其点燃,驱蚊效果也相当好。

夏日记忆 之 凉席

当树杈间开始响起“知了,知了……”的单调乐曲,也就到了该留心窗外“修篦席”吆喝声的时候了。编席人的吆喝由远及近,就在快要飘进屋内的时候戛然而止——那是被前面的邻居抢先截住了。

一条条篦席被卷着送到编席人面前,有的是四周的席边散落开来,有的则是中间某处断了一根竹篦条。无论问题出在哪儿,有多严重,都难不倒编席人的一双巧手。赶着要的,编席人会就地坐下,掏出随身带着的篦条现场修补。如果不急着用,又是修起来颇费工夫的问题,编席人会把它重新卷好,约定两三天后修好再送回来。

碰上没接着生意或是走累了,编席人就找一处树荫,把没编完的篦席铺开,坐在上头把一根根篦条横着编进上下交织的密实篦网里,算是休息。这时候,多半都会有看热闹的孩子蹲在席子的周围,企图看明白那手指飞动与篦条微颤之间的玄妙。

把篦席送去修的人倒也不完全是想省下编或者买一条新席子的钱,多半是冲着这篦席越睡越舒服,用得越久越凉快才一直舍不得换。

【记忆照进现实】

手工篦席堪称凉席中的“贵族”

现在,修席人这样走街串巷的场面已经很难再看到了,不过这种手工编制的篦席却在最近几年有了卷土重来、重新得宠的迹象。

在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竹丝席、麻将席、藤席、亚草席、牛皮席等各色不同材质、款式的凉席中,也有这种老篦席的身影。一家销售篦席的专柜营业员说,这种老篦席也算是近年来公司拓展的新产品,因为手工成本比较高,所以售价也要比一般的凉席贵不少。

现在一般的凉席也就几百块钱,如果是仿藤材质的就更便宜了,而老篦席算是比较高端的产品了。有的老篦席价格已经完全和牛皮席看齐了。一般买老篦席的客人大多是有一种情结的,怀念老篦席的感觉,尤其是买回去给老人、小孩睡的,加上价格比较高,销量并不算很大。高端凉席市场里,还是牛皮席销量大些。

夏日记忆 之 蚊帐

小林记忆里的童年是白色的,那是挂在老家三面镜子床上蚊帐的颜色。按现在的眼光来看,老家那张三面镜子床绝对是颇有些年头的古董家具。质地近似纱布的白色蚊帐就这样攀附于角柱、床顶,垂坠在床沿下,成为木床上精美雕花之外的一种朴素装点。

“对于我和妹妹来说,蚊帐不仅仅是晚上睡觉时用来挡蚊虫的,也是我们的‘玩具\’。”在那个没有什么玩具的童年时代里,碰上没法出去玩的酷暑天,小林就和妹妹爬上床,放下蚊帐,在白白的帐子间钻进钻出,卷在身上又转脱开来,似乎也是妙趣横生。

再长大一点,“躲帐子”的游戏已经没有了吸引力,但白色蚊帐却依然是姐妹俩生活里重要的“道具”。“那会儿不像现在房子大,有自己的房间。只有放下蚊帐,躲在里头我才会感觉有了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可以一个人想点小心事,搞点儿‘小动作\’。”小林回忆道。

【记忆照进现实】

如今的蚊帐偏爱“拗”造型

相比于小时候常用的那种材质较厚、纯粹功能性的白色蚊帐,现在流行的蚊帐不仅网眼较大、质地轻透,而且也因为造型和色彩更为丰富而在实用之外更多了一份装饰的功能。

在淘宝网上输入“蚊帐”,跳出来可供挑选的款式包括“宫廷蚊帐”、“拉链方帐”、“蒙古包蚊帐”、“吊挂圆顶蚊帐”、“钓鱼竿伸缩蚊帐”、“导轨蚊帐”等,而颜色也有紫、粉、蓝、绿、黄等多种选择,老底子的那种白色蚊帐反而成了比较罕见的品种。

“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家庭用蚊帐的越来越少,主要是学生买去在学校里用。不过,这两年好像买来家用的也多了,而且价格相对较高,但造型、款式都更漂亮的反而卖得多,像我们这里挂出来的主要都是宫廷蚊帐。”超市一个家居柜台的营业员如是说。

新闻推荐

炎炎夏季花市遇冷 商家转型求“变”应对

□本报记者 陈旻 见习记者 唐乐燕夏天历来是花市的淡季,而今年的花市在遭遇“精简风”带来的低谷后,又不得不面对季节性的清淡。...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冰砖、花裙、蒲扇、草席……经典夏令用品之前世今生)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