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向陈宏 实习生 刘洋)7月8日,记者从市发改委(金融办)获悉,去年以来,多层次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多要素金融生态的集中发力,加速了芜湖市经济的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构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金融板块”。
“持之以恒推进金融体系建设,是芜湖市构建‘金融板块\’的要诀之一。”市发改委(金融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芜湖市坚持金融创新,金融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目前,芜湖市除法人信托公司、证券、保险金融机构外,各类金融业态均已齐全,在全国非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业态丰富、充满活力、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发展格局。仅今年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就实现税收4.9亿元。
在构建“金融板块”中,芜湖市坚持先行先试,逐步释放出多层次、多功能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扶持能量。一方面,各类资本交易平台有序发展。芜湖市相继成立了产权、高新技术产权、农林产权、股权、金融资产等五大要素交易中心,以及集五大要素交易中心、资本市场路演中心、皖江物流产业基金为一体的资本CBD,为中小企业打开了融资通道。另一方面,企业上市工作有序推进。芜湖市通过成立推进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分级分类建立上市资源库等措施,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目前进入上市后备资源库的企业达60家,其中33家被列为重点后备企业。全市本土上市公司已有11家,发行股票12只,总市值近150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此外,“新三板”基础工作、区域性股权市场(“四板”)以及其他各类要素平台等建设有序展开。2011年5月启动“新三板”试点申报工作以来,高新区已有第一批12家企业进入改制中,第二批后备企业进入遴选环节。
近年来,芜湖市千方百计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在间接融资上,银企对接合作机制的建立、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活动的开展,畅通了间接融资渠道。去年,市发改委(金融办)还与财政局、建投公司联手,创造性地实施了委托贷款,由受托银行按照1∶1配比政策跟进,为49家重点企业发放贷款7亿元。在直接融资上,通过搭建政府平台、借助债券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拓宽了融资渠道,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从2010年1月至今年5月,芜湖市直接融资共计602.81亿元。此外,芜湖市不断探索股权、债权等融资渠道,努力打造区域股权投资中心。目前,全市84家股权投资企业认缴资本239.53亿元,实缴资本116.94亿元,累计投资131个项目,投资金额达82.09亿元。
“芜湖市‘金融板块\’的集中发力,与金融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密不可分。”市发改委(金融办)负责人介绍,几年来,芜湖市通过加强环境建设,打造“信用芜湖”,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在去年“中国城市商业信用环境指数”排名中,芜湖市位列非省会城市第二。通过规范有序发展准金融机构,保证了担保、小贷、典当三类准金融机构的规范发展。积极发挥政策集聚效应,使得社会融资总量不断壮大。通过持续优化信用环境,银行业不良贷款得到有效控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王磊)芜湖经开区近日举行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动员会,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转型升级中提升经开区整体发展水平。&nbs...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