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旻
尽管已经进入芜湖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每周的人力资源市场外举着牌子招工和拿着简历找工作的人仍然很多。从年初开始,这样热闹的场景就一直淡不下来,因为市场内展位有限,需要人手的企业和单位需要提前预定,还得经过市场的审核筛选。而人力资源市场也成了芜湖人找工作最主要的场地,每周这里开放性的招聘会就像用工市场的“风向标”,滚动着最新的市场用工信息。
供求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
整个第二季度,芜湖市各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空缺岗位109878个,同期统计的进入各级人力市场求职的各类人员共101485人,岗位空缺人数与求职人员比率(求人倍率)为1.08。虽然这一比率比去年同期下降0.02,但从数字上看,市场上提供的空缺岗位数和需要求职的人数基本平衡。
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长期招不满人,且求职者对提供的岗位不太满意。
这种供求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并已变成普遍现象。当前,二、三产业已成为芜湖市就业岗位的最主要提供者,二产需求占比超过51%,三产在芜湖市大力发展下,需求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现也超过48%。而二季度统计的需求人数最多的职业依次为:操作工、装配工、焊工、业务员、餐厅服务员、物业管理等岗位,基本上都不属于社会上认为的“好工作”,并且劳动强度较高。其中操作工、装配工、焊工等一线工人岗位的求人倍率分别达到2.68、2.5和1.46,基本上2-3个岗位争抢1个工人。
而求职人数最多的职业依次为:会计、前台接待、营业员、文秘、仓管、驾驶员等岗位,通常认为工作环境较好,技术要求不高,从以往情况来看,这些职业一直都比较受求职者追捧,但岗位需求有限,因而求职中“撞车”严重。
劳资双方观念性矛盾突出
这种需求的错位体现出的是用工双方观念的矛盾。在人力资源市场对岗位供求分析中,发现很多生产制造类企业的一线操作工岗位,因为工作时间较长、流水线工作岗位单调、车间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备等因素,企业用工计划往往招不满;像餐饮服务员、保安、促销员等服务性岗位虽需求不小,但很多人认为这类工作社会认同度低,职业发展前途有限,工资待遇不高,少有人求职。
“年初的企业‘用工难\’,我们调查发现,很多企业并不是用工需求增加很多,而是员工流失率很高。这样的企业,长期都在招人,一直缺人。而真正工作环境、福利、制度比较好的企业,能留住人才,也不用担心招不到人才。”市人力资源市场有关负责人认为,企业需要先从自己反省,要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就必须下功夫培育好人才环境。
另一方面,虽然不少企业薪资待遇涨幅很大,用工环境、企业文化有一定改善,但是人力资源市场内,主观上愿意长期接受操作工岗位的求职人员仍然偏少。“有不少求职者一提到技术工人,就觉得天天一身油污,工作繁重待遇不高,其实在现在企业的薪酬体系中,技术骨干超过管理人员的也不稀奇。”一家知名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员对记者说道。
适用性不匹配的矛盾彰显
随着毕业期的到来,应届高校毕业生当仁不让地成为人力资源市场最大的求职群体。但对二季度用人单位对求职人员文化程度需求统计,52.16%集中在高中及以上,对大专和本科学历的需求只占到总需求比重的16.85%和9.01%,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市人力资源市场有关负责人认为,随着芜湖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升级速度加快,企业对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但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的求职群体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在职业需求情况的统计中显示,74.15%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技术等级都有要求,但求职者中,没有任何技术等级的求职者人数占总求职数的68.16%。对高级技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分别为3.43、2.16和2.15。应该说,总体上芜湖市企业对各种等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都存在短缺。因此就业市场上往往呈现出高学历者适合岗位少,而一些职业技术类院校学生较抢手的特点。
“实际上,学历和专业并不是最重要的,企业需要的还是适用人才。很多中职学生好就业,并不是因为专业对口,而是他们对就业的期望比较理性,愿意从一线做起,动手能力比较强,适应快。”大中专就业指导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未就业大学生可以在就业选择上更多样化,不要只盯着一些传统的“好工作”,而是以锻炼自己,提升能力为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赵双华 实习生 李青)市工商局12315举报中心日前公布了6月份消费者申诉举报情况分析。当月市各级工商12315机构共受理消费者问题共计985件,比上...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