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莲》剧照
吴春华与启蒙老师任秋云合影
吴春华,香港特区京昆京剧团主演、张派传人,芜湖人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其实,她是地地道道的芜湖人。
2013年5月31日,央视戏曲频道《戏曲采风》栏目聚焦中国香港特区京昆剧团在上海演出京剧《秦香莲》,香港特区京昆剧团张派传人、《秦香莲》主演吴春华走进镜头。“她天赋优厚,加上勤学苦练,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曾多次到台湾公演,大获伶票界的赞赏,称她为全面的、优秀的张派传人。”该栏目对吴春华如是评说。
苦难童年
吴春华,1960年出生于天津,那是一个有着浓厚京剧氛围的城市,观众爱戏、懂戏有口皆碑。虽说不是出身梨园世家,但在身边大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她自小就有了浓厚“京剧细胞”,孩提时的吴春华便能像模像样地唱上几句京剧。父母老来得女,对她自然捧在手心,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在她出生没几年就去世了。在吴春华7岁那年,家庭再遭变故,母亲又因病永远离开了她。彼时远在南方的姨妈正好没有孩子,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便将刚刚上小学的吴春华接到了芜湖。
也许是对故乡天津的留恋,更是因为对京剧艺术喜爱,来江城的第三年,小学未毕业的吴春华便考入了芜湖市京剧团,师从任秋云学习京剧,专攻花旦,由于她对京剧有一定的天赋,而且肯吃苦,没几年便在剧团中脱颖而出,慢慢地成为了当时年轻一辈的拔尖者,在各种演出中逐渐开始挑大梁。“当时一批进入剧团的小孩大概有20个左右,吴春华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也就11岁的样子,她的开蒙戏是花旦戏。”现年80岁高龄的任秋云老人说起当年记忆犹新,“小姑娘聪明伶俐,身材高挑,扮相俊美,嗓子也不错,接受能力又强,是一棵学戏的好苗子,在当时那批学员中是优秀的。”
奔波生计
这之后日子,吴春华似乎过得顺风顺水,每天到剧团学戏、排戏、演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岁,结婚、生女。正当一切开始变好,吴春华可以一心扑在自己喜爱的京剧艺术中时,她遭遇了人生的又一次磨难——与丈夫感情不合离婚了,出生才刚刚1岁的女儿判给了自己。这之后,一个柔弱女子开始为自己和尚在襁褓的女儿的生计奔波。离婚后,她就搬离了原来的房子,由于手头拮据,好在剧团考虑到她当时的实际困难,在排练场地为她腾出了一小间空房居住。“记得那个房间实在很小,只能刚好摆一张单人床、一只箱子。剩下的就只有走路的地方了,用水都得去楼下一桶桶地提上来。”不过,能有个地方容身,她已经很满足了。而更不幸的是,这之后不久,随着社会发展,京剧这种传统艺术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1984年,市京剧团解散,吴春华离开了喜爱的艺术,曾到当时的庐剧团呆过一段时间,但同样由于经营状况不景气离开了那里。这之后的吴春华似乎成了自由人,没有了单位、也没有了家庭的束缚,但却是她一生最艰难困苦的时期。“为了凑足女儿幼儿园费用,记得当时最穷的时候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吴春华苦笑。那几年,她开始尝试做各种生意,在朋友店里当过化妆师、在咖啡厅当过服务生、在歌厅里唱过京剧,开过饭店、办过装潢公司……然而,无论她做什么样的工作,有一样却一直没有落下,那就是对京剧的执着,一有空闲,她便会独自在家中练习唱腔。由于一直的坚持,技艺没有荒废,她偶尔也参加附近省市的一些京剧演出表演,多少补贴点家用。这期间,她先后多次应邀到上海、台湾、湖北、香港等地进行交流演出,期间与王梦云、尚长荣、李炳淑等名家结识,让她受益匪浅,当时的上海电视台和《新民晚报》都曾对其在上海的演出作过报道。
春华秋实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作之余,吴春华以个人身份奔波江浙沪及南方一些省份的京剧演出舞台。“记得那时去一趟深圳唱几段戏,对方报销吃住,一次能赚个千把块钱。”吴春华笑着说,这对当时的自己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收入,虽然来去辛苦,但自己乐此不疲。在舞台上演出次数多了,她也逐渐受到了一些剧团的关注,有一次,她应邀去上海演出,被当地一家京剧团看中,开出了每月2000元的待遇,那是在1996年,对于当时的吴春华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她动心了。然而,想到自己的女儿,如果在上海,那点收入实在养不活母女俩,更何况女儿还要上学。一边是自己喜爱的京剧,一边是还在上小学的女儿,经过了几个晚上的思考,吴春华最后还是为了女儿健康成长遗憾地拒绝了对方。这之后,吴春华虽然依旧四处奔波,但在京剧表演的道路上却走得愈发的坚定。2002年,吴春华参加第六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一举夺得了十大名票“一等奖”的殊荣。其间,吴春华还拜了京剧张派艺术的优秀传人薛亚萍为师改学张派。
2005年应该算是吴春华艺术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那年,香港特区京昆剧团团长张宇经一位上海票友介绍找到了吴春华,并在多次观看了她的演出后向她发出邀请。机会又一次摆在了吴春华面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加之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吴春华这次不再犹豫,回到芜湖后将生意转给了他人,正式成为了香港特区京昆剧团的一员。这之后,吴春华的京剧表演日臻娴熟、渐入佳境,并担任了剧团一些经典曲目的主演,而凑巧的是团长张宇的艺名为秋实,剧团于是特意打出了“春华秋实”的戏剧品牌。2013年3月,香港京昆剧团回到吴春华的出生地天津演出,由吴春华主演的《秦香莲》演出取得圆满成功,赢得了当地观众的好评。5月,香港特区京昆剧团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隆重上演,吴春华领衔主演,并特邀天津京剧院裘派名角康万生、天津市青年京剧院老生名家张克以及旅美京胡名家李海龙等倾情演出,一时间名角荟萃,行当齐全,流派纷呈,精彩异常。不过,一般人不知道的是这一次演出前吴春华刚刚生病出院,排练时仍打着点滴。那天演出结束后,汗水已经湿透了她的戏服。
情系桑梓
吴春华说,每一次站在京剧的舞台之上,当台下观众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时,就会让她感受到几十年的坚持终究没有白费。而她如今心中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向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发起挑战,她坦言自己在这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她说,这么多年,心里最愧疚的是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因为演出经常把她一个人丢在家中,一年中聚少离多,记得有一次是女儿的生日,自己下午回来,晚上又出发了。她表示,未来的几年,自己还将继续奔波在外,回家的机会可能越来越少。
前些年,吴春华因身体不适在家休养的间隙还曾到市文化馆担任京剧培训班老师,所带的20多个学生中,有一个今年正报名参加了全国少儿京剧大赛。“我希望京剧艺术后继有人,也力所能及地为家乡文化事业尽个人的一点微薄之力。”吴春华说,芜湖养育了自己几十年,这里有她的很多老朋友、亲人,芜湖是她成长的故乡,常常让她在他乡异常怀念。
菊坛无悔韶光老,更将春华寄梨园。从曾经的年少懵懂到如今的年过半百,吴春华将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自己喜爱的京剧,在对艺术、对事业的孜孜以求的道路上曾经有坎坷、有欢笑,有泪水、有喜悦,但吴春华的逐梦脚步从未有停歇。吴春华说,“今生与京剧结缘,我无怨无悔。”
□ 本报记者 戴卿
新闻推荐
新华社6月26日刊发《身子沉下去 民情浮上来》稿件,对芜湖市“双联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文章写道:从去年9月开始,芜湖市开展以“机关联系基层,干部联系群众”为主要内...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