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祥鸿
曾记得,这里是城市的郊外。二十年前,在这里响起了推土机的隆隆声、推开了这片贫瘠的土地。经过二十年的开发、建设和发展,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旧貌换新颜”。二十年了,经开区已经形成了以“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建材”为三大支柱产业的格局,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跨国公司、外资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聚集、投资、落户。
“筑巢引鸟”,是当时一个响亮的口号,更是开发建设经开区的一个目标。芜湖市委、市政府和芜湖人都有一股创业的闯劲,要在这片热土上建起一个新区,那就是“呼应浦东,迎接辐射”,提出了“改造旧城,建设新区,面向未来,重塑芜湖”的奋斗目标。由此,芜湖人在经开区的建设中创造了“芜湖速度”:
1990年9月1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基;1992年8月底,开发区0.5平方公里起步区完成了市政设施的开发;1993年5月底,二期2.56平方公里范围完成了市政设施的开发;经开区当时实行“一元化管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事”的新机制,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创造了招商引资的优越环境。1993年4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6月初的一天,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了。那天的情景我仍然记忆犹新,揭牌仪式在瓢泼大雨中举行。省报、省电视台、电台和驻皖的一些新闻单位专程来到了芜湖,与本市的报社、电视台、电台记者们一道,不顾全身被雨淋透,乐呵呵地奔走相告:开发区在风雨中顺利诞生啦。芜湖日报在第二天的头版头条发出了消息,还配发了热烈祝贺开发区揭牌仪式和建设动员大会隆重举行的社论《面向未来 重塑芜湖》。社论中说:“面向未来,重塑芜湖,芜湖人编织的梦正在变为现实。我们相信,已增强机遇意识的芜湖人,决不会错过开发区正式揭牌这一历史机遇,一定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个美丽、文明、繁荣、富强的现代化芜湖,像一颗明珠在长江之畔将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自经开区挂牌后,报社编委和部主任、记者一起多次专题研究了经开区的宣传计划和报道方案,开辟《来自开发区的报道》专栏,对经开区进行了连续报道;我和经济部主任、记者一起,对经开区的主要领导进行了整整一天的采访,详细了解了经开区的最新进展情况和发展的远景,并且还总结了经开区的“十个一”经验;《“一号工程”在芜湖》长篇通讯发表后,产生了轰动效应,系统地宣传了经开区开发建设的进展情况,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和好评。
经开区展现出一天一个样的巨大变化和新的成果。电、水、气通了,路平了,厂房一幢幢耸立起来了,一条条新闻在我们记者的手中出现了:一个新区像一座新城一样在我们的眼前,就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经开区发展的二十年,让我真正感到:栽好梧桐凤自来。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中午,江东船厂两农民工突然爬到该厂40多米高的吊车顶上,声称包工头无故欠薪1万多元,并以从吊车顶往下跳要挟。长航...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