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毅 实习生 曾悦
全市双联系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府办公室不断拓展便民服务渠道,其中通过网络平台,搭建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构建了以市长信箱、市民心声以及信息公开等“三位一体”的“双联系”网络平台,民意空间在此畅通,民智力量在此汇集。
市长信箱:解开件件民生难题
5月7日,市民谌某给市长信箱留言反映,2008年长江湾1号地块征收,其现被安置到棠梅园,但因当初征收协议为其母亲签字,致使谌某户口至今无法迁入居住地。
经调查,谌某原在长江路有住房一套,且有独立户口。因长江湾1号项目建设,其原有住房需要征收。因某区征收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在拆迁协议上仅要求谌某母亲一人签字,造成谌某居住到棠梅园后无法落户。
5月15日,市领导作出批示:“区拆迁人员工作失误,造成该户户口无法落户,区有关部门理应帮助该户‘一站式\’服务,以表明服务补救的诚意。”5月16日,网民谌某再次给市长信箱留言,对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态度和效率表示感谢。
市政府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表示,只要坚持用真心换真情,把群众每一件“小事”都当成大事办,就一定能够赢得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目前,市政府办公室正在开展卓越服务行动,并通过网络平台,不断提升政府部门服务对象及相关方的满意度。
市政府办公室明确专职办理人员负责网民反映问题的转办、督办、反馈、归档等工作。明确要求县区和部门指定一名领导负责办公室转办问题的办理工作。确定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办理问题的接收、结果的上报,确保有人办事。留言办理人员会及时做好留言的接收、登记、呈报、交办和回复,办理情况原则上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或基层。
“办理答复是否及时,解决问题是否到位,群众是否满意。”这是市领导针对市长信箱处理信件所作出的具体要求。据了解,今年1至8月份,芜湖市共办理市政府网站市长信箱留言240条,人民网省长及市长留言94条,中安在线留言9条,市政府网微博留言30余条。
市民心声:听取民声民意民智
“市民心声”在芜湖几乎家喻户晓,市民随时可以通过“市民心声”这一网络平台直抒胸臆。从过去单向信息发布,到如今双向交流,“市民心声”通过在线回复、民意征集、在线访谈等多个网络板块,实现了政府与市民的无缝对接和互动。
今年7月,有市民在“市民心声”上反映市区杨家巷通往二街的小区路灯不亮,给夜间出行的路人带来不便,希望尽快排除故障,恢复照明。帖子发出后,所辖区政府立即回复:安排施工人员现场查看,并承诺在三日内修好。3天后,区政府更新了线路,安装了新路灯,恢复了夜间照明。发帖市民对政府部门的高效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市民心声”不仅仅成为一种群众民主监督的方式,而且成为政府汇集民智的“聚智盆”。其吸引了相当一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其中,他们在网上发布议题,广泛征集网民意见,充分吸收网友的真知灼见和民间智慧,归纳整理后形成议案和提案。政府将重点议案和提案的办理情况在网上发布,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提高了议案和提案的办理质量。
近年来,对城市发展的一些重大决策,诸如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战略、重大项目建设等出台前,均通过“市民心声”征集群众意见。可以说,市委、市政府通过“市民心声”,广泛开展网络民意征集,将决策施政的过程,变为深入了解市情民意、广泛萃取民间智慧、凝聚全体市民共识的过程。
从2003年栏目创建以来,有8万多条网民意见和投诉及时得到办复,有力地促进了政风建设。在机制倒逼下,政府部门官员和工作人员浏览“市民心声”网成为常态。2012年,“市民心声”接受网民各类咨询投诉7957帖,单位回复7957帖,回复率100%。今年1至7月份,“市民心声”接受网民各类咨询投诉8209帖,单位回复8209帖,回复率仍为100%。
信息公开:晒出政府阳光政务
近日,市民唐先生想要了解芜湖有关违法建设方面出台的文件内容,因此他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在线申请相关问题的答复。市政府办公室收到申请人的在线申请后,当即受理了申请,并就唐先生的问题在线答复。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芜湖市规范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公开目录,不断完善政府信息申请公开程序,健全监督保障制度。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昨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登榜在北京考察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与公司党委书记范勇宏洽谈合作事宜。在双方交流时,高登榜...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