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建设者的一番话,正是这篇“文章”的点睛之笔。集中区管委会副主任阳小玲说,集中区不应仅仅依靠科技转移,而且要学会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任重道远的“大芜湖”
8月,骄阳似火。放眼宝能商住项目工地现场,只见塔吊林立,桩机轰鸣,工程车辆川流不息,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项目一期投资100亿元、总投资300亿元,今年已完成30亿元。”宝能组团项目经理张恩琦告诉记者,未来五年,宝能集团将整合3150亩土地,在江北建设商贸、商住、电子信息产业园、华东物流中心等四大产业项目,包括高层及小高层住宅、多层洋房、中小学、幼儿园、商业街、高级会所、三甲医院、双语学校等设施,全力打造集滨水生活、高端教育、商业配套的产业新城。
“宝能造城”——听上去有点“冒险”,却是集中区乃至芜湖跨江发展的必然选择。张恩琦认为,集中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只有提高城市配套档次才能吸引大量人口集聚,继而实现“宝能造城”的目标。集中区相关负责人对此十分认同:这里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园区。不久的将来,这块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一座集聚200万人口的现代化滨江新城,是未来“大芜湖”的三大主城区之一。
过去遍地田野阡陌的江北,如今渐渐显现城市化、现代化的新气息。今年,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天然气门站、110KV变电站及电网改造工程、公用码头、大型排涝泵站、占地1200亩的天门山公园、区内水系整治等重大政府性投资工程和江北中小学、幼儿园、垃圾中转站、菜市场、消防站等民生工程陆续开工,争取年内基本竣工交用。
使命在肩,“大芜湖”的未来任重道远。集中区相关负责人说,芜湖的下一站,是建设成为1000万人口规模,组团式发展、宜业宜居宜游的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大城市。江北集中区正是这一目标的重要战略支点,肩负着跨江发展造新城的神圣使命。
在大江北岸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场,我们有理由相信,江北集中区将不辱使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吕毅 实习生 曾悦)8月24日,100多名本省游客来到滨江公园芜湖长江观光游船码头,登上芜湖长江邮轮,前往天门山风景区游览,这标志着芜湖市“安徽人游...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