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向陈宏
去年10月以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投诉,却引发了一场触及公交车、出租车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深刻变革。伴随着“和谐文明在心中、公交出租在行动”活动的深入开展,由此加速推动行业管理机制变革,原有的行为习惯被规范的职业行为所取代。这个投诉,就是源于一根香烟。
一根香烟拷问“的哥”素质
时间追溯到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一位来芜办事的外地客商,在乘坐一辆出租车过程中,发现“的哥”开车抽烟,于是建议“的哥”不要抽烟、注意行车安全。然而,这名“的哥”未予理睬,引起客商的强烈不满。随后,这名客商就此向市运政96333热线和《市民心声》网站投诉,以一根香烟为题拷问“的哥”的文明素质。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部门在行业文明创建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什么驾驶员的不文明行为还屡屡发生?”客商的投诉引起了市交通运输局领导层的深刻反思。
经过举一反三、剖析原因,市交通运输部门深刻认识到,客商投诉的“的哥”开车抽烟问题绝非个别现象。目前,芜湖市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约1万多人,从业人员众多,素质参差不齐,从业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超速、开霸王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争抢车道、行车打手机等违反《交通安全法》的行为屡有发生,不主动问好、不主动给票、行车吸烟、乱吐痰、乱抛撒杂物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少数从业驾驶员甚至还存在着拒载、拼客等违反道路运输经营规定的不规范行为。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自律机制不完善。
形象重塑须标本兼治
拷问出租车驾驶员文明素质,恰好发生在芜湖市文明创建的攻坚阶段。对于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在从业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市交通运输部门决定将驾驶员的素质提升和形象重塑,与交通行业文明创建结合到一起,提出了标本兼治的理念。随即,一场旨在素质提升、形象重塑的行业文明创建活动拉开序幕。
去年10月下旬后,市交通运输部门马不停蹄地实施了查找症结、谋划良方、对症下药“三步走”。先是组织力量深入一线暗访、调研,通过召开新闻媒体、市民代表恳谈会等形式,查找、梳理公交、出租车在文明服务方面存在的短板。接着组织赴外地学习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和文明创建的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地谋划解决芜湖市公交车、出租车行业文明创建出现的问题,制定实施方案。11月30日,一场以“和谐文明在心中、公交出租在行动”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在芜湖市公交车、出租车行业全面铺开。活动突出了三个核心,即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加速驾驶员的素质提升,通过加强机制创新加速“流动窗口”的形象重塑,通过加强正向激励加速行业文明的品牌再造,实现全行业文明服务水平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性好转。
从管理机制变革上寻求突破
文明创建活动启动后,对从业驾驶员职业操守产生了强烈震撼。
雷锋车队队长、寅运出租车公司驾驶员刘文斌说:“以前,行业管理的手段过多依赖约束和处罚。现在,行业管理的措施更倾向于引导和自律。”
活动中,市交通运输部门从管理机制变革上寻求突破,变行政管理为行业服务,变行政约束为行业自律,构建了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机制和平台。
半年多来,公交集团以开展星级车组(驾驶员)评定、拓展GPS智能调度系统功能、实施“刘卫娣线路服务规范”等,从创新激励机制、强化科技手段、建立行业规范等层面,引导驾驶员践行“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如今,“行文明路、开文明车、做文明人”开始成为公交车驾驶员自觉行动。
市运管处针对出租车文明创建构建的“考核、奖惩、宣传、退出、监督”五个平台,将行业管理职能延伸到了构建全方位服务机制之中,实现了行业运行机制的动态化管理。尤其是细化60项服务内容,确立科学的质量信誉考核记分标准,引导并调动了从业驾驶员自觉遵守文明操作职业规范的积极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陈旻 实习生 范倩倩)记者从市人社局就业科获悉,根据省人社厅统一部署,芜湖市将于8月下旬上线运行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系统,这意味着全市就业专项资...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