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上哪所学校了?”“为让孩子能上所好小学,我咬牙买了一套学区房。”……今年秋季开学前后这几天,记者以家长的身份与市区一些中小学生家长交谈,话题总离不开择校。
自2006年起,芜湖市实行小学、初中划片招生政策,但在部分市民眼中,市区的“好学校”依旧分布不均。如何让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更合理,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为了择校 家长买学区房
开学首日,在芜湖师范附属小学采访,校长说,他们学校有的孩子家长有不止一套房产。家长买房的目的,除投资外,更重要的是方便孩子择校。
记者在镜湖区、弋江区教育局采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每年暑假区教育局都会进行专门的入学适龄儿童摸底调查,目的是掌握区域内当年适龄儿童入学人数,为确定各学校当年的招生范围提供依据。但这些年来,摸底调查所得出的数据越来越不准,其原因很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家长为孩子择校引起适龄入学儿童的“超常规”流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记者在镜湖区一些中小学校采访了解到,临近开学,还有不少家长将孩子迁到在学校旁边购置的房子;一些外来务工者将孩子从家乡带来,在学校旁边租下房子,也希望上办学环境优越的学校。
资源分布 应该更加合理
记者了解到,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优质公办教育资源明显分布不均,造成了划片招生存在区域之间不公平矛盾。
目前,在芜湖市民眼中普遍认同的优质公办初中和小学,主要集中在镜湖区,如二十九中、二十七中、安师大附外、芜湖师范附小、镜湖小学、育红小学、绿影小学等,弋江区和鸠江区也有,但比镜湖区要少,如安师大附小、凤鸣实验小学等。
家长普遍认同的“好学校”就这么多,与七八年前没有实施划片入学政策时相比,数量几乎没有增加。与此同时,这七八年来,市区规模扩大了、市区人口增加了。市民张先生对记者说,他居住的那一带,没有“好小学”,也没有“好初中”,只有两所办学质量一般的学校。张先生的儿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他开始为儿子将来到底要在哪儿读书头痛。
均衡资源 需要新的思路
“目前,芜湖市市区小学初中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确实对部分孩子造成了不公平。”采访中,市区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解决的办法一是加快优质学校布局调整,二是加大师资培训和骨干教师、校长等人才队伍的培养,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量。
“择校”从根本上说就是“择师”。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年,芜湖市加大教育投入,加快薄弱学校的建设,各个学校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施与名校差别不大,新城区、新建住宅区里新建的学校,更是设施条件一流。但对于家长来说,教学质量的保证来自于教学管理和师资水平。
一些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的校领导和老师认为,政府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促进教师在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的合理流动,从而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他们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考虑对校长和教师进行轮换调整,保证各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相对均衡。现在芜湖市已在实施的对薄弱学校的对口支援、优秀教师支教等措施,对缩小校际之间差距,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还应该出台更多举措,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合理化。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8月“中国好人榜”名单出炉。芜湖市鸠江区雍镇中心小学副校长、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贾鸣获得当月“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