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向陈宏
9月5日下午,已是下班时间。鸠江区法院执行局执行法官万克银获取信息,一名跟踪许久的“老赖”刚刚返回芜湖。他立即像往常一样,默默踏上追踪执行的路……
再有一年,他就要退休了。然而,他从不因此对工作产生丝毫懈怠,而是把每一天当做一个新的开始。
抹去资历痕迹 延续激情岁月
在执行局,同事们亲切地称他为万老。然而,他却不服老,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抹去资历的痕迹,让生命定格在岗位需要上。
执行局由于人手少任务重,每个人都要承受超负荷的担子。对此,他从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大而要求特殊照顾。仅近3年,他就办理新收案件324件,保全案件114件,恢复执行案件34件,接待处理旧存案件300余件。
去年,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冯某为6年未能拿到执行款而上访。领导把这起难啃的“硬骨头”案件交给他承办后,他毫无怨言。此后,他深入冯某家里认真听取申诉,多次到被执行人晋某所在的街道、社区了解情况。针对冯某患癌症急需用钱的情况,主动为冯某申报司法救助。当他查明晋某暂时没有经济能力支付被执行款时,他主动召集晋某的亲朋好友召开协调会,耐心宣传法律,详细通报冯某的病情和诉请,唤醒他们的同情心,积极协调他们共同筹款,代为垫付执行款。经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沉到社会底层 执法富于魅力
他常说,做执行工作,就是善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情法结合,化解群众矛盾,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此,他在执行中总是坚持沉到社会的底层,深入了解社情民意,通过讲法、讲情、讲理,赋予柔情执法的魅力,争取基层群众的理解,努力做到案结事了。
2010年6月,他接手了一起恢复执行旧存案件。该案是发生在1998年的民间借贷案件。申请人汪某与被执行人张某之间为2万元借款产生积怨,多次执行无果。他接手这起“烫手”案件后,多次找张某未果,于是通过村干部找到张某的父母,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终于促成了双方和解,并由张某的父母代为履行了还款义务,化解了双方长达12年的积怨。
他说:“越是难办的案件,越不能死抠书本、机械办案,越要多动点子、多想办法,柔情执法。”在他游刃有余地驾驭下,几年来,不仅成功执结了许多积案、疑案,而且赢得了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理解和赞誉。
坚持清廉作风 塑造勤勉形象
每天,若非出差,第一个到局里上班的总是他。平时,再忙不喊累,出差连轴转。尤其是,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
今年初,他承办了一起涉及多名申请执行人的合同纠纷案件。其中一名姓吴的申请执行人为了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相继使出了设宴宴请、托人关照、上门拜访等招数,均被他一一拒绝。最后,吴某直接跑到执行局,将两条高档香烟塞到他抽屉。他当即言辞怒斥,予以退回。此后,他秉公办案,有效保护了参与申请执行人的利益,不仅赢得了大家的口碑,更赢得了吴某的敬佩。
去年2月的一天,他正在外出办案途中,突然听到女婿在空军某部执行飞行任务时,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而壮烈牺牲的噩耗。他没有因此而放弃办案,而是打电话安慰妻子、女儿后,继续投入执行调解工作中。三天后,当部队来人说明情况,领导和同志们才知道实情,无不为他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日前,芜湖华衍水务在机关开展“身入基层、心系一线”活动,要求中层管理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实地了解运营状况,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实际困难,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综合...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