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称,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并将于年底形成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
消息一传出,便引发强烈反响。全民阅读立法,可行性如何?国民阅读存在些什么样的问题?市民及业内人士对此又有何建议?本报自今日起特推出系列报道——“今天,你阅读了吗?”敬请关注。
曾几何时,去书店看书是一种时尚,而游弋在书海之间,品闻书香更是一种享受。现如今,这一记忆正渐行渐远。网络时代,我们在享用科技发展带来的便捷与便宜的同时,却不曾觉察曾经的那一处心灵憩息的港湾已悄然远去。
A.实体书店的落寞
倒闭、减少门店、缩小面积、靠教辅书坚守、多业发展分担风险、向网络进军……等等,这是近年来,芜湖市各大实体书店面临网络书店和电子图书竞争所交出的不同答卷(本报今年3月曾推出“关注实体书店”系列报道)。实体书店遭遇“寒冬”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造成实体书店困境的除了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籍的影响,国民阅读率的下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实体书店受网络书店影响很大,市民买书、阅读渠道多了,来书店就少了,阅读习惯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步行街新华书店卖场管理中心副经理钟晓峰说。他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位顾客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是书店的老朋友,一天都要跑书店好几趟,当年一个月出不了几本新书,但他几乎本本都买。那时也不存在议价一说,都是原价销售,后期政策灵活,才有了一定优惠。而近些年,尽管图书的价格折扣比先前大了不少,钟晓峰却发现,这位老朋友来书店次数越来越少了。
“总的来说,看书的人、买书的人比以前要少了,一般来说,时事类、故事类、保健类杂志卖得最好。”智苑书城工作人员王女士告诉记者,该书城目前是芜湖市杂志主要批发点之一。两站广场地下商城内曾经书店林立,是芜湖市图书的批发地,如今,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仅有一家书店淹没在网吧、小吃店、便利店、超市之间孤独坚守。在位于二环路附近的长江市场园书刊市场,记者发现有些店面已改做物流,剩下做图书批发生意店铺中又有不少在经营教辅类图书。“也许时下读书的人所占比重不大,但阅读全体的绝对值依旧很大,因而图书市场的潜力还是巨大的,主要还要看我们实体书店如何在提升服务上下功夫了。”钟晓峰如是说。
B.开放式阅读之尴尬
为吸引阅读和购书人气,实体书店也尝试了一系列措施。开放式阅读是其中之一。开放式选购方便了读者,使得读者能最快速度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些顾客将书店当成图书室,一坐大半天;也一部分读者则来到书店将图书封面拍下,然后上网搜寻……对此,钟晓峰向记者算了笔账,“我们卖场上下楼12台空调,大多时候每天从早9点开到晚9点,一天12个小时,光这一项,一个月的电费就得几万块钱。此外,还没有计算人力成本、书本损耗等等,因而也希望顾客能够相互体谅。”他告诉记者,其实书店图的也就是个人气,每10个来书店看书的人中能有一、两人最终买了就不错了。
为吸引人气,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将原本属于书报亭的杂志引进书店。南方书店是芜湖市第一家尝试售卖杂志的书店,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书店售卖杂志其实赢利很低,主要为赚个人气,“有些东西不一定都要围绕利润。”光明书店则将各色杂志放在了书店入口处,既有《读者》《知音》《故事会》等知名杂志,也有各色的漫画杂志。每天傍晚,顾客常常会将杂志柜围个水泄不通,而5元一本的漫画小册子最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
C.学生成书店阅读主力
采访中,几乎所有书店都一致认同,少年儿童是如今各类图书的主要购买群体。每逢节假日、周末,书店内人潮涌动,无论是购书者,还是临时翻阅,人群中大多都是学生。“学生中又都以中小学生为主,小学生则更多。他们选择的目标无外乎两类,一类是以辅助学习为主的教辅书籍;一类则是培养课外兴趣、拓展知识的历史、科普书籍。而更多的还是教辅类书籍。”一家书店的老板如此坦言。记者随即得到证实,在顾客中随机调查,在询问到平时一般读哪些书时,一位今年刚要到外地上大学的朱同学摇头羞涩表示平时并不怎么读书,理由是一直忙于功课,无心顾及,而她这次来书店也是为准备大学英语考级辅导资料。“每年8月底9月初刚开学时,学生购书流一般会迎来一个小高峰。”光明书店总经理项静茹说,除了学生读者之外,也还有一部分老顾客青睐书店,会经常将所需要的书开列书目带来书店要求帮忙进货,一般这一类顾客多以研究者为主,所开列的数目也是市场上平时少见的偏门书。部分老年人也是书店的常客,他们大多钟爱的是养生保健类的图书。
D.业内共话阅读
采访中,一些书店老板也就全民阅读谈到了各自的看法。“阅读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一种自愿自发的行为,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与其通过立法来提倡、约束,还不如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上先下好功夫。”在钟晓峰看来,“全民阅读”立法与“看望父母”立法有点相似,真正执行起来受很多因素制约、有难度。项静茹则表示,“全民阅读”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老实说,国民阅读的现状并不是很好,在欧美一些国家,国民都拥有相当大的阅读量,而且是非功利性阅读。我们国家在这一块则相对薄弱,我们的读书大多为了个人求职、为了孩子学习等。我个人倒希望,国人自主性、自发性的阅读能多一些。阅读量提高了,一两年或无成效,但长此以往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必将显示出效果。阅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推进国民阅读任重道远。”项静茹说。
南方书店总经理刘戈同时经营有几家咖啡馆,她告诉记者,正是读书让她增长知识,得到提高,能够正确应对实体书店的复杂形势,及时转型,而相对于咖啡馆,自己一般还是更喜欢在书店办公。“我自己也喜欢看书,看的书比较杂,更多的是经管、励志类图书。”在她的办公桌一角便堆满一摞子书,《虚实之间》、《沉静力》、《不负如来不负卿》等夹杂其间。刘戈认为,一本书不一定非要全部读完,“如今的新书这么多,哪有时间一本本去读?我觉得一本书能在品读过程中找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产生一些思考,就足够了。”
□本报记者 戴卿 文/摄
新闻推荐
图书馆,是人们...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