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发现,新学期里处处涌现着新气象:一批新校园投入使用,均衡教育成效凸显;义务教育阶段真正实现全免费,教育民生亮点频现。芜湖正向着打造教育名城的目标稳步前行——
要打造教育名城,加大教育投入,确保硬件设施达到标准化建设,这是最基本的条件。一座城市能否形成教育名城关键在于教师,基础设施再过硬,没有过硬的教师队伍,缺少本土名师的引领和一大批骨干教师的支撑,也只能是徒有虚名,所以说一座城市教育的亮点,不在于校园的物质基础,而在于教师内在的素质和能力。
时下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跟风攀比,只注重于校园外在形式的表现,而忽视了教育内涵建设,教学楼越建越高,校园面积一个比一个大,假山、凉亭、水池、雕塑,把校园建成公园一样华美,在资金许可的条件下把校园打造成花园般的美丽,让学生在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的确很需要,只是目前我们的教育经费还比较有限,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因此,作为学校应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有人说,目前教育不缺钱,只缺做法,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不缺钱是因为一些学校像上述那样为了表面的华丽,把钱用在做表面文章上,结果是华而不实,教而不优,优质的教育资源并没有为教育带来优质发展;缺做法是目前的一些校长虽是科班出身,却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不思进取,不愿革新,朝着大众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亦步亦趋,把教育办得一潭死水。谁都明白一个好的校长会造就一批好的教师,会打造一所好的学校,可是,我们周边好的校长好的学校并不多见,在一所学校里真正德才兼备的老师还不是很多,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实事求是地说,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优秀的教师,他们是老师的榜样,是学校的亮点,是教育的骄傲,只是这样优秀的教师太少,因为太少,所以就有可能几年后会成为学校的领导,一旦成为领导就会被政务缠身,弱化教学,甚至于脱离教学,这谈不上是教育的幸事,倘若在一个团队里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活跃在讲坛上,再由一个优秀的教师领导做领头羊,相信会把一所学校办得风生水起。然而具备这样优秀团队的学校并不多见,因此,作为教育的主管领导作为学校的一校之长,应当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上,应当出台奖励和扶持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政策保障,只有优秀教师多了,名学校多了,一座城市成为教育名城的目标就不太远了。
斯敏
新闻推荐
9月9日,位于芜湖老...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