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高中学历,却心怀苍穹;他的工作与大地有关,爱好却在天外;第一个月工资刚到手,他花去一大半买了台天文望远镜;他叫周自权,一个执着的天文摄影爱好者。
最难忘那一夏星空
周自权是个挖掘机司机,这位挖掘机司机,十几年来最大的爱好是晚上守在天文望远镜前看星星看月亮看浩瀚的星空。
上世纪80年代初,南瑞新城一带远没有如今这么繁华,大多是一些农村的自建房。已记不清多少个夏夜,那个男孩躺在自家院子的竹床上纳凉。纵然夏虫低鸣、流萤飞舞也打断不了男孩的思绪,他望着那一天的星斗,总关心那一闪一闪的星星上到底有着什么。他就是周自权,这段难忘的夏夜记忆也成了他天文爱好的发端。“真的很怀念小时候,再也找不回儿时的那种感觉了。”说起从前,已近中年的周自权有些怅然若失。
念小学时,《自然》是周自权最喜欢的一门功课,每次的自然课上就属他听得最认真,也总有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放学回家,他又总喜欢翻看念高中的哥哥的地理书,看得爱不释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高中地理第一课就是‘地球在宇宙中\’,在扉页上印着一个太阳系的示意图,当时画的还是九大行星围着太阳转。”周自权说。他当年甚至萌发了今后要做一个天文学家的梦想。
第一份工资交给爱好
周自权出身在农村,上面还有两个哥哥,父母很难供养三个孩子读书。
1996年,高中毕业的周自权没能继续上学,只能忍痛放弃了自己的梦想。毕业后的他学了驾照,和朋友经常开着半挂大货车往江浙一带运送各种机器配件,日夜奔波,辛苦劳累。一个月后,他领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份工资,其他人准备好好搓一顿的时候,他却悄悄拿出大部分工资跑到步行街一家商场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那一刻,他猛然间发觉一直认为已经远去的爱好竟然是如此的亲近。“现在回头看看,那架望远镜连入门级别都算不上,简直就是小学生的科普玩具,但当时真的很高兴。”十多年前的喜悦,周自权如今记忆清晰。再后来,周自权学会了挖掘机操作技术,天天与脚底的泥土打起交道来,再也不用奔波在送货途中,收入也比之前高了不少。手头有了闲钱,他又开始为爱好“冲动”起来,2008年,他已经不能满足只是简单的观赏天象,更想尝试天文摄影,于是买了一架口径80mm的天狼牌天文望远镜。2011年,这台望远镜又被淘汰了,换成了口径150mm的博冠天文望远镜,这架望远镜价格近万元,对他来说不是小数字,但为了爱好,他咬咬牙还是买了。设备越来越先进,他拍的片子也越来越受到天文论坛里一些同好的好评。每每与此,周自权总觉得值了。“现在大家生活压力都很大,有个爱好能自我放松一下,也很好。”
儿子取名宇航
采访中,尽管周自权一再表示爱好只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与正常生活无关,记者还是切身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他电脑的桌面是一张月亮的半球图,周自权介绍这是自己拍了32张月亮照片拼接而成的。儿子取名宇航,则有着更有意义的故事。2003年10月11日,儿子出生。4天后,当他带着妻子和宝宝出院刚回到家中打开电视时,电视里正在直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那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对太空有着天生亲切感的周自权一瞬间为孩子想到了个好名字——周宇航。儿子如今学习不错,受爸爸影响对天文也有兴趣。
聊起天文摄影的细节时,周自权侃侃而谈,什么“木星冲日”、“星野摄影”、“CCD”等专业术语从他口中不断蹦出。似乎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转身从房间中搬出一摞子天文知识的书籍、杂志,《天文爱好者手册》、《世界天文台巡礼》、《月面观测指南》等,不一而足,不少还是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书籍,纸张已经泛黄。许是被主人翻的次数太多,书角已然翘起……
在谈及家人是否支持他这一成本不菲的爱好时,周自权笑了。“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赌博,玩这个也不会影响工作,家人既不提倡,也不反对。”周自权告诉记者,天文摄影在南京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很普及,天文爱好者这一群体也很庞大,甚至有很多相关的民间组织。但据他了解,芜湖目前在这块并不是很多,只有一中有类似的组织,自己还受邀参加过该组织的活动。他希望更多的天文爱好者们能走到一起,相互切磋、交流经验、互相提高。
□ 本报记者 戴卿 文/摄
新闻推荐
突出重点 兼顾平衡 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访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范守斌
□见习记者 唐乐燕“无论是对一个行业,还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人才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谈及人才...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