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 欣
前些日子至合肥出差,与几位合肥友人小聚时,听说安徽博物院内有不少徽州名家作品展出,其中有幅黄士陵书法,颇为精妙。说者无心而听者有意。未隔数周我又至合肥出差,便将车直接开到了省博物院,想去一饱眼福。未料到达后,却吃了个闭门羹。原来每天的开馆时间是上午9点至下午4点,而此时已是下午4点半以后矣,早已下班!真是好事多磨!只得第二天中午,放弃午休又去跑了一趟,总算如愿以偿。
省博物院地处合肥市怀宁路268号,是近年新建的,颇为壮观,现常年展出主要有四大部分:一是“安徽文明史”,二是“安徽文房四宝”,三是“新安画派”,四是“徽州古建筑”。步入大门,看了一下简介,我便乘电梯直达五层,先参观了“安徽文房四宝”,欣赏了具有代表性的宣纸、徽墨、砚台、毛笔、镇纸、水盂等。尤让我兴奋的是在这个展厅看到了半幅黄士陵晚年篆书立轴,十分精妙!为什么说是半幅呢?因为上下都卷着,只露出了中间的一半。因为它不是作为“书法”作品展出,而是以“斑纹宣”展出的。不过这件绝对是黄士陵晚年的精心之作,不仅用笔犀利、凝重规整,而且雍容茂美、吉金味甚浓。惜“犹抱琵琶半遮面”,未能一睹“庐山全貌”。在“文房四宝”中,我印象较深的有白麻纸“唐人写经”、程怡甫竹节墨、象牙“人物”笔筒、“方竹笔杆毛笔、各种端、歙砚,还有一块大“眉纹”龙尾石等。都是难得一见之精品。在“安徽文明史”展厅,我仔细欣赏了形式多样的青铜器、温润剔透的老玉器、古朴典雅的竹雕精品、、别具一格的“芜湖铁画”,还有徽州木楹联、黄士陵篆刻“蕴贞”、“李英元印”等,可谓大开眼界,对安徽灿烂历史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当然,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新安画派”展览,因为我是徽州人,一直对徽州文化有兴趣,对徽州先贤有种从内心发自的钦仰之心,故观赏他们的作品,如同拜谒先贤、与前辈对话,有种亲切感!展出的徽州画家作品不少,作者有:渐江、查士标、孙逸、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汪智、汪注、程堂、汪宗沂、吴山涛、雪庄等,惜仅限于画而无书法,也无黟人作品,未可窥见其全貌也,当属不足。可能还是场地条件限制,只能有所选择。
“徽州古建筑”对来自徽州的我来说,无丝毫吸引力,因为无论如何设计布置,与真实完整“天人合一”的“徽州古建筑”相比,总是逊色、苍白的,但对于没有去过“古徽州”的外地人,花较短的时间,从中了解一些徽州古建筑之特色,领略一下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与工艺,也是颇有意义的一件事。
新闻推荐
以科技助推经济发展 ——南谯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纪实金 辉
以科技助推经济发展南谯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纪实金 辉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