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纪念芜湖解放65周年,喜迎新中国成立65周年,本报近日启动“看发展大篷车”活动。4月24日和25日,是本报活动开始报名的日子。短短两天时间,尽管初定的参与人数为30人,但打电话或来报社报名的市民已逾百人。他们分布于各年龄段和各阶层,有在校大学生、公司职员、中小学教师、公务员、退休职工、摄影爱好者等。
“我是大江晚报的忠实读者,我的父母都参加过渡江战役,这次走访活动第一站去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处,我一定要报名参加。”年过花甲的吴海燕,向记者表达了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
“我是皖江学院摄影系的学生,我想报名参加你们的活动。我的一位在南京读书的朋友也想参加,她学的就是新闻专业。”这位名叫石蕊的“90后”大学生对记者表示,对于像她们这样的新闻相关专业学生,这是一次十分难得的体验和锻炼机会,即便向学校请假,也一定会来参加。
“我想给我自己和我父亲报个名,陪老人到家乡各处走走看看。”身为一名公务员,平时工作繁忙的陈维勤想借这次机会,多陪陪老人,尽尽孝心。
“你好!我和老伴一起报个名。你们策划的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的子女在中央电视台工作,这次我在家乡也要参与一回媒体活动。”为了证明自己身体好、体力足,已过65岁的曹德来、茆雪梅夫妇,25日上午亲自从位于奥韵康城的家中,骑自行车来到报社报名。
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芜湖解放65周年之际,邀请普通市民和读者随记者一道,走访芜湖具有代表性的地标、企业、单位。在许多市民看来,这既是一次有时代意义的活动,更是一次“接地气”的活动,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从目前报名情况看,参与本次活动的市民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认为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走访活动,记者之外的普通市民可以参与其中,机会十分难得;第二类是自己或亲人,曾亲历或见证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想借此机会找寻曾经的珍贵记忆;第三类是想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实地感受家乡近年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用自己的文字和照片,记录家乡的美好;第四类是一些热爱新闻事业的人群,他们希望能通过和记者一起采访,实现自己的新闻梦想。
本次活动第一站将于4月30日(本周三),前往位于三山区保定街道的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处,同时感受三山新区几年来发生的巨变。鉴于活动报名人数较多,首站活动将在已报名的逾百名市民中,选择一部分人参与。没有参加首站活动的报名者,也不必遗憾,本报“看发展大篷车”活动将在近期持续开展,已经录入个人信息的报名者,都将有机会参与“看发展”活动。
记者 邬杨
新闻推荐
工作时认真负责,和学生处得像朋友;下班后依然忙前忙后,把老人孩子照顾得安心舒适,以至于没有一丁点私人时间。认识她的人都觉她太忙,没有“自我”。她却乐呵呵地说:我喜欢这样...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