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投身商界变身老板后,曝光率依旧,年龄30+的李娜,依旧在网球场不断刷新历史,而他们的同龄人刘翔,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很久了。孤单的刘翔还没有退役,就在最近,消息传出他即将复出,征战亚运会。
男子田径在奥运会的最佳成绩、雄霸短道跨栏数年之久,刘翔给中国人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枚枚金牌,更是扬眉吐气的喜悦和中国崛起的自信,从这点来看,刘翔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俊朗的外表,场下谦虚的作风也让他成为广告商的宠儿,那些年,电视屏幕上的他笑容满面、阳光灿烂,岂料因为08、12年的两次失败,就被迅速抛弃和遗忘,刘翔这个词,已经被某些狭隘的中国人冠以软脚蟹、欺骗的标签。
因为年龄和伤病,运动员的职业生命很短暂,姚明因伤退役、叶诗文年龄增长后成绩下滑,这些例子都在说明,刘翔的失败也有着不能自主的无奈,可他偏偏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反而要忍受无尽的调侃和谩骂,国人的狭隘心态,是刘翔伤病以外的最大敌人。有人说,目前的中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所谓的中国体育只是以体育的名义将爱国主义进行了延伸而已。得金牌,就捧上天,丢金牌,就摔下地还要跺上几脚,中国观众最希望看到的,是运动员打破欧美选手的垄断,最希望听到的,是“我想让全世界知道黄种人也行”、“中国人站起来了”之类的豪言壮语,民族自豪感可以给我们精神上的振奋,但是体育真的能够承载这些沉重的使命吗?运动追求的是对人类极限的挑战,从来不是压倒对手的快感,运动员也是人,也有着自己的高潮和低谷,运动员不是给我们带来精神慰藉的工具,更多的时候,他们也是平凡人,对待他们,也应该有着人性的目光和宽容的理解。
李娜年过三十却依然屡创佳绩,人们把成功因素归结于她敢于跳出体制,做自己的主人,张尚武退役后沦落街头卖艺求生,人们都说是体制弊端,眼下中国体育的独特体制前所未有的为人所诟病。以金牌为唯一目的,把运动员“圈养”起来,断绝外界联系甚至限制年轻人必须的情感交流,这样的制度下,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冠军呢?体制下的孙杨是新生代运动员的代表,可惜他无证驾驶进了局子;在冬奥赛场屡创佳绩的王濛,打架惹事丢尽颜面,品德修养和赛场成绩脱钩,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早已脱离了竞技运动的真正意义。
中国体育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改变,但首先要做的,就是摒弃这些本末倒置的体育观。国人对于成绩的苛刻,官员们对于金牌政绩的追求,已经让赛场乌烟瘴气。因为压力,田径场上已经有很多人以身试法,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因为流言蜚语,也有很多人默默隐退,结局落魄;因为功利主义,太多的运动员带着伤病痛苦地离开赛场。错不在刘翔,这几年,他直面非议永不言弃,这样的坚守和执着,值得我们鼓掌和崇敬,他的复出之战,不论成败,只要能够踏上赛场,刘翔就是自我的胜利者、体育精神的冠军。
新闻推荐
4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文,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使其可结合自身特点,向社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作为民营医院发...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