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下午课外时间,经常有芜湖滴水科技学校的同学,三三两两地走出校门拐进学校围墙隔壁的菜地,浇水、除草、松地。滴水科技学校是安徽省首届慈善学校,这所坐落在市区的中职学校,师生们共同在荒地上开垦出“小农场”,成为课余时间学生们劳动实践的好去处。
乱石堆中辟出“小农场”
这块近3个篮球场大小的“小农场”,与学校一墙之隔。昨天记者采访时,该校宋校长告诉记者,“小农场”所在的这块地,原来是一块荒地,旁边新建居民小区时,大量折迁时废弃的残砖破瓦以及建筑垃圾就堆在其上。2012年夏滴水科技学校创立,秋季迎来首届学生,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同时为了美化校园周边环境,就组织学生对这块荒地进行全面清理,辟出了市区学校绝无仅有的这块袖珍“农场”。参与整理的老师和学生说,当时,为了清理出这块荒地,师生们不知捡出多少残砖旧瓦和水泥石块,硬是从乱石堆中整理出可用于种植的土地来。
小农场中展开劳动竞赛
师生们整理出的可用于种植的土地被划成面积基本相等的8小块,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承包”。种什么品种的蔬菜、瓜果,则学生自己决定,买种、下种、浇水、除草、施肥、收获,主要由学生自己实施,老师参与指导,学校则不定期组织检查、评比。
为了让自己承包的“土地”长出最好的蔬菜、瓜果,各小组的学生都铆足了干劲,期望能“出奇制胜”。于是你种韭菜,他种花菜;你种生菜,他种香菜;你种番茄,他种香瓜……小小的一块“农场”,竟然品种多多,由于学校所招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天南地北,许多学生认不得别的小组同学种的到底是什么稀罕品种。为了让自己小组种出的菜、瓜能更胜一筹,各小组的同学都很重视田间管理,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下地”进行照管,心照不宣地展开了“劳动竞赛”。
不少农村学生不会农事
滴水科技学校绝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僻远农村的贫困家庭孩子。在常人眼里,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可能早早就学会了干农活务农事了。“小农场”开设后,学校和老师们才发现,他们原先的看法有点不接“地气”,不少出自农村的学生,同样不会农事。什么时节该种什么,哪种作物抗旱怕涝,他们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一问三不知。许多新招来的才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虽也出自农村,同样对种植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老师们就带着学生到市场上购买种子的时候,向摊主或菜农进行咨询。学校还特地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种植专业的老师联系,请他们提供咨询和帮助。
学生们尝到收获的喜悦
“小农场”开辟至今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学校所招的学生越来越多,班级多了学生多了,“小农场”的土地还是那么多,学校决定“农场”只承包给一二年级的学生耕作。
近两年间,小小的农场,几乎每一季都有不同的收获,成熟的瓜果分给学生品尝,而种出的蔬菜,则送进了学校里的食堂,当学生们吃到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时,显得格外开心,也格外爽口开胃。
老师们对记者说,“小农场”的开设,不仅让学生有一个锻炼劳动技能的地方,还让学生们学会不少种植的知识。在美化学校周边环境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可谓一举多得。宋校长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地方。他希望“小农场”能够保留更长时间。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望江苑小区有一条路让该小区居民颇有怨言,这条道路修了一半便不见下文,路口还留下两个大坑,路面之间落差较大,每逢雨天,车辆除了需要趟水“过河”,还得经受...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