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以伪造网上“通缉令”方式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新手法在安徽、江苏等地出现。骗子在网上制作“通缉令”,再与受害人取得联系,提示其打开所谓“通缉令查询系统”网址。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引导其操作ATM机实施诈骗。近日,芜湖两位市民就不慎上当受骗,分别被骗走了40万元和80万元。
网上被“通缉”
女子被骗40万元
日前,市民王萍(化名)来到北京路派出所报案,称自己被人诈骗了40万元钱。原来,当天早上8点左右,王萍家的电话响了,她接听后,对方自称是10000号的工作人员,称王萍在上海的一部电话欠费3659元。王萍感到非常诧异,因为她在上海并没有电话。对方称,王萍的身份证可能被人冒用了,然后将电话转接到所谓的“上海市公安局”。转接后,一位“警官”称,王萍涉嫌芜湖最大的一宗洗钱案,并且让王萍在百度上搜索一个数字。王萍搜索后,赫然出现了关于她的“通缉令”,而且网页上还有她的照片,她顿时被吓傻了。
那名“警官”称,银监局要冻结王萍的财产,要求她将钱转到交通银行的卡上。随后,王萍在大润发超市附近的一个银行,用自己的身份证新办了一张银行卡,并且办了网银;办卡时留的电话是对方提供的手机号,办卡后将银行卡密码也告诉了对方。随后,王萍将家里的钱全部都存到这张卡上了,一共有58.3万元。后来王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但为时已晚,卡上已被转走40万元,剩下的钱她赶紧冻结了。目前,镜湖警方已对此立案。
另一市民被骗80万元
鸠江区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电信诈骗案。吴城(化名)接到自称为“电信局”工作人员的陌生电话,称其电话已欠费,同时称其可能涉及一起诈骗大案,对方会帮其查证。后来,对方冒充北京市检察院的工作人员,称吴城涉及洗钱200多万元并被网上通缉。根据对方指定的网址,吴城上网查看,果然发现了“通缉令”,而且上面还有自己的照片。次日早晨,对方让吴城到银行开通一张银行卡,并让其将所有的存款都转到这张卡里。下午3点多,吴城收到银行的短信,称其银行卡上的80余万元分两次被转走。
骗子多为“定向诈骗”
此类“通缉令”类的电信诈骗,去年在上海等地就开始出现,由于具有较高的迷惑性,让不少人上当受骗,本报也曾对此予以报道过。
北京路派出所教导员许从志介绍说,这种“通缉令”式的诈骗,案发时间多集中在白天。作案人员假冒公安局、检察院等机关的工作人员,拨打被害人电话。接通电话后,以涉嫌“洗黑钱”、欠费停机、信用卡诈骗等迷惑或威吓被害人,让被害人登录伪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网站并点击该网站进行“通缉令”查询,骗取被害人信任后实施电信诈骗。
许从志分析说,此类诈骗,侵害对象具有定向性,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掌握了被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实施点对点地“定向诈骗”。被害人登录伪造的通缉令查询系统后,网页就会显示被害人个人真实的照片、身份信息及所谓违法犯罪案由,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欺骗性。从已知的被害人信息得知,以中老年人居多。
北京路派出所也提醒市民,注意防范此类诈骗手法,千万不要上当;另外,凡是接到陌生电话打来涉及钱、账户、银行卡的,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可以向亲友、民警等询问。
记者 马正超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今年4月是全国第23个税收宣传月,日前,芜湖市国税局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主题,启动税收宣传月活动。据介绍,在今年的宣传月...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