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画院主办的芜湖籍著名艺术家应天齐“迷墙”艺术展近期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应天齐创作的油画、装置、影像等近四十件作品,其中包括他多次赴意大利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
早期认识应天齐的人,多是通过他的《西递村》系列版画,而近年来熟悉应天齐的,则是通过他的《世纪遗痕》系列油画,这两部分跨度近三十年的创作,实际上有着内在的联系,那就是对建筑、对“墙”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次展览名为“迷墙”,意义不言而喻。
被陈列在美术馆中央的装置影像作品《砖魂》最为吸引观者。这件长高皆达到3米的巨型装置,像一段断壁残垣一样,与现代整洁的展厅形成鲜明对比。在作品背后的视频中,介绍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作品创作于两年前,当时应天齐回到家乡芜湖,捡拾出大量古城改造拆迁过程中的清代废砖,然后把这些砖压成粉末,应天齐把这些粉末称为“清代建筑的骨灰”,再用这些粉末混合到泥土里创作了装置《砖魂》。而《砖魂》的原型则来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西递村履福堂胡福基老人送给应天齐的一块古建残砖,砖的侧面刻有“西递节孝祠”字样,二十多年过去了,斯人已逝,而残迹犹存,应天齐把这块砖和放大几十倍的巨型砖放在一起,组成了他的新作《砖魂》,制作这件作品的过程则被他视为一次行为艺术,就是这件重600公斤的巨型作品,曾经于2012年漂洋过海,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获得国际上的广泛赞誉。
从早年《西递村》系列版画,到后来的《出售西递村契约》、《砸碎黑色-零点行动》等行为艺术作品和《西递祭坛》、《大剪纸》、《砖魂》等装置作品,再到《世纪遗痕》系列油画,从直接描绘建筑,到把“墙”放到显微镜下研究,以致把一块古建残砖放大成巨型大砖,应天齐的当代艺术探索就像一个科学家一样,越研究发现越多,“在我这里,墙是一个传达历史、文化思想的媒介,墙就像我自己一样,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遭遇不同的境遇,我对墙的描绘,也体现了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应天齐说。 子山
新闻推荐
■ 深圳遭遇2008年来最大暴雨,大范围严重积涝。5月11日6时30分至14时,深圳全市普遍记录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276.5毫米。深圳市气象局表示,这是当地自200...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