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芜湖小笼汤包包裹城市之魂 笑傲美食江湖

来源:大江晚报 2014-05-07 21:54   https://www.yybnet.net/

秀丽的芜湖,在城市的变迁中,饮食发展也自成一体,其中尤以民间小吃为甚。小吃中蕴含的丰富品种与绝佳口味,让很多来芜的外地人赞不绝口、甚至念念不忘。但历数众多民间小吃中的“翘楚”,小笼汤包可谓拔得头筹。倘若来芜湖,未能吃上小笼汤包,多少是件憾事。

小笼汤包,名称中虽有个“小”字,但纵观其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小”字背后却做足了大文章。芜湖小笼汤包究竟凭借什么,得以笑傲美食江湖?

小笼汤包:

工繁方能精致

在芜湖,小笼汤包是民间小吃中十足的“大哥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酒楼到街头巷尾,身影随处可见。芜湖的早晨,一笼汤包、一碟醋的餐桌,几乎瞬间就将城市从夜间的慵懒中拉出,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5月6日的早晨,芜湖凤凰美食街上的耿福兴内,几乎宾客满座,桌上一笼笼的汤包飘着鲜香,人们在笑声中相互交谈,开启一天中的晨光。而在后堂,53岁的师傅鲁叶炳正在和伙计们忙着制作汤包。一大盆的馅料,经他的手翻转包捏,变身一个个饱满而圆润的汤包。鲁叶炳在店内算得上是位老师傅,从事白案已有三四十年。手艺精湛的他,深谙汤包制作的整个流程,小小的汤包在他眼中不仅是美食,更是传承的技艺和精细的饮食文化。

“汤包的制作过程是很繁琐的。”他指着后厨内几大盆皮汤说,“皮汤就要经过熬制冷却等五六道工序,再加上后期的拌馅包捏,一个汤包至少也历经十几道的工序。”在耿福兴,鲁叶炳凭借精湛的手艺和多年的资历,让其成为了受人尊敬的面点师傅。他的职业生涯,几乎也见证了汤包的改良,他说,这么多年,芜湖的小笼汤包在传统的基础上并非一成不变,对美味的追求,促使小笼汤包从食材选料到面皮制作,在细节上臻于至善。任何人和事的成功都绝非偶然,小笼汤包亦是如此。

从汤包到“芜湖汤包”:

名片升级香飘万里

从芜湖人皆晓的汤包,到外地人称赞的汤包,芜湖小笼汤包的名片升级,成就了城市小吃的影响力。采访中,谈及这段历史,很多人或已无法说清芜湖小笼汤包诞生的具体时间,耿福兴的负责人高述红女士只能通过记忆和现有信息理出头绪,让小笼汤包的蜕变之路逐渐清晰。其间,她提到了“刘厚富”的名字:“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厚富从扬州学徒回芜,结合长江地区的资源特征,加入了鲜美的蟹黄辅以制馅,使得小笼汤包另一主打品种蟹黄汤包得以问世。”在她的印象中,上个世纪90年代,曾经芜湖最富盛名的小笼汤包出在芜湖北门的四季春,当时耿福兴主打的还是酥烧饼和虾籽面。后来随着城市改造,四季春和耿福兴的小笼汤包曾销声匿迹了一段时间,直到几年之后凤凰美食街成立,随着四季春和耿福兴的老店新开,两家的小笼汤包才再次打开局面。这一次的“重振雄风”,也助推了小笼汤包在芜湖的快速发展。

高述红说,耿福兴在美食节开张后,她将小笼汤包的制作和经营纳入了打造传统美食的重点内容。她请来技术过硬的老师傅,精心研制并改良小笼汤包的制作工艺,同时借助耿福兴的老字号魅力,很快将耿福兴的小笼汤包做出了口碑。2006年,耿福兴被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华老字号;2010年,耿福兴包括小笼汤包在内的传统小吃三大件制作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耿福兴品尝汤包,高述红随后惊讶地发现,慕名而来的外地人也不在少数。

不仅耿福兴的汤包做出了品牌,芜湖小笼汤包的名气也渐长。而后,各种街头巷尾的排档、饭店纷纷将汤包端上餐桌,2006年,来意浓汤包馆在芜湖营业,汤包成为快餐进军市场的主打产品,发展到后来,口福汤包等各种汤包快餐专营店也亮相市场。短短的几年,小笼汤包在芜湖遍地开花,成为了既可阳春白雪也能下里巴人的亲民小吃。

汤包背后的文化传承

芜湖小笼汤包从本土小吃蜕变为城市名片,背后亦折射出饮食文化的发展之路。高述红说,小笼汤包不仅制作工艺繁琐精细,其吃法同样讲究。她将早前关于小笼汤包的吃法加入自己的理解提炼成段子:“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蘸点醋,一扫光。”几句短语,把食客的吃相表现得活灵活现。高述红总结汤包的“成功蜕变”,将原因归纳至“广泛性、专业性和市场影响”上。“街头巷尾汤包的广泛出现,制作技艺和制作人员的专业性,以及老字号品牌的推广和客人们的口口相传。”高述红认为都是汤包成功的要素。而芜湖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的童春年秘书长则补充说,芜湖小笼汤包的香飘万里,同样也有赖于大量手艺人在芜湖的聚集和代代相传,以及芜湖区位优势赋予的“带得进来带得出去”的辐射力。当然,和芜湖城市的消费特性也不无关系。

当一些人用“多足鼎立”来探讨小笼汤包在芜湖的分布格局时,高述红抿嘴一笑:“我觉得芜湖就是一座汤包城。”她更愿意把名扬四方的小笼汤包揽在家乡怀里,多了几分乡土情结。而在童春年看来,几足鼎立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小笼汤包的经营模式已经形成了“酒店、快餐、街头巷尾”三种各自独立又细分的经营模式。

“我认为,汤包文化就是城市文化。小笼汤包的制作中就结合了北方的发面和南方的死面,俗称半发酵面,面皮柔软而不失韧性。”童春年将汤包所蕴含的饮食文化归纳为一种包容性的城市文化。这个观点,高述红与其不约而同。“芜湖临江,汤包展示的地域文化其实就是水文化,而水文化的核心就是它的包容性。”

静水深流。芜湖汤包在精细的制作工艺中,将传统美食引入现代生活,将小小的汤包做出了包裹城市之魂的大文章。

记者 李婷维  文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睡觉时手表项链都别戴天气渐热 姑娘们小心“首饰病”

天气渐热,爱美的江城女性们开始打扮起来,不少姑娘都戴上了色彩款式各异的首饰。正因如此,记者从芜湖市多家医院的皮肤科了解到,因为金属首饰引起的“首饰病”,即接触性皮炎也...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芜湖小笼汤包包裹城市之魂 笑傲美食江湖)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