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著名小吃——虾籽面今晚将在《舌尖上的中国2》第三集《时节》中“露脸”,预计时长约5分钟。另据记者获悉,《舌尖2》连续播出两期后,在获赞的同时,也被喜爱美食的观众抱怨“人文太多美食太少”,根据观众的要求,节目组在播出前进行了紧急调整,增加了不少美食内容。
纪录片总监推荐芜湖
去年1月,央视纪录片频道为了筹拍《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始选择素材和拍摄地点,纪录片频道总监刘文向总导演程晓卿推荐了芜湖。刘文是芜湖人,对家乡的美食有相当的了解,当然,也是因为他心中浓浓的家乡情结。
大约3个月后,《舌尖2》的前期主创人员丁正一行3人来到芜湖,开始收集和选择创作素材,在芜湖街头巷尾品尝各种美食。
创作组先是走进市区有特色的饭店特别是老字号,有选择地品尝各种特色美食,每一家都是不打招呼,不惊动老板。在“耿福兴”品尝了虾籽面之后,丁正说,他走过许多地方,品尝过的美食也很多,虾籽面还是第一次,他连称“这个很独特”。
之后,创作组又去了无为,对无为板鸭进行了采访,又去了南陵奎湖,详细收集了奎湖漂鱼的烧制过程。据为创作组充当向导的热心人士刁先生介绍,可能是创作主题的需要,创作组当时寻找的对象主要是农家。
经过一个星期的收集,创作组最后开会,形成了以下最初的创作思路:芜湖是一座滨江城市,水域遍布,芜湖因水而生。因为水,造就了芜湖美食的食材以水产品为主,水里有鱼有虾,水面有鸭子。这样的食材诞生了芜湖美食虾籽面、红鸭子白鸭子和奎湖漂鱼。回到北京后,根据总体拍摄和创作要求,总导演选中了虾籽面,红鸭子白鸭子和奎湖漂鱼落选。不过,红鸭子白鸭子入选了另一个纪录片《一城一味》。
节目将增加美食内容
针对观众抱怨已播的二集“人文太多美食太少”,节目总导演陈晓卿表示,导演组一直很留意观众的反响,“既然观众觉得人的故事不好玩儿,那这集我们就多加一些美食。”第三集分集导演胡博介绍,修改是从第一集播出后开始的,不到两周的时间十分仓促。《时节》反映食物与自然、时间的关系,按照四季轮回拍摄而成,是第二季中拍摄时间最长、使用设备最复杂的一集。“这一集初剪的版本是80分钟,在剪出40分钟播出版本时,已经是‘刀刀见骨\’。”胡博谈到数次剪辑过程中,重新组织结构与素材取舍的艰难,“既要保留整体叙事完整,又要考虑到观众喜欢看什么。”
因为拍摄主题限制为“时节”,不少季节性的食材和地点的寻找都需要和老天爷抢时间。在之前的媒体看片会上,《时节》的内容中经常会出现“雷笋应雷而生,出土后留给烹饪的时间只有7分钟”等特别强调食材使用时间的内容。胡博介绍,为了表示“秋收”主题,找了四五个省,才找到一家既有梯田又正好有新生婴儿的农家。
本报综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4月30日下午,空气清新,阳光很暖,大江义工队如约走进新芜路社区。在开业不久、人气爆棚的中和路苏宁广场上,笑脸盈盈的义工们热情提供着力所能及的服务,来来往往...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