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书目: 《乡野》(田禾)
推荐人:杨四平(芜湖市诗人协会会长、安师大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诗,是青春最好的伙伴。“身在城市,心在故乡”的学子更需要一部诗集来慰藉青春。
身在城市,心在故乡。田禾是直面农村苦难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物质匮乏的窘迫与困难。田禾用“直笔”秉笔直抒。
具体来说,这又有两层意思,田禾原本就是“农村娃”,赤膊上阵,硬是凭着对诗的挚爱,两手空空地挤进省会城市,经过多年辛苦打拼,小学还未毕业的他,最终成为一名专业作家,而且还以“乡土诗”《喊故乡》荣获了鲁迅文学奖,这是他诗歌的奇迹。但他始终没有忘本,而且还念兹在兹,大写特写他的家乡,这是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他以记忆中的乡土来评判现实中的乡土,历史与现实交相呼应,使人们能够立体地看到乡土在当代历史上的演进,当然,这种演进并非激烈,而是轻微的,几乎是静止的。看来,田禾并不相信线性发展的乐观的进化论,也不相信机械的反映论,他相信他的所见、所感、所用,尤其是他一直没有间断过的乡土体验。除了他一次次用带血的喉咙嘶哑地竭力地“喊故乡”,而且他还与儿子坐在城市家中的阳台上一起瞭望远方的家乡,这份对故土的不离不弃,深情足以感天动地。
田禾的乡土诗具有饱满的圆润的厚实的质感,有情有意,有血有肉,灵肉互现,其奥秘就在于,田禾没有对他笔下的乡土提纯,没有把乡土进行革命化、改革化、市场化等之类的变相处理,因此,他笔下的乡土还是那份原汁原味的土腥味、乃至血腥味十足的乡土。他既写家乡的亲人如第七辑“站着与蹲着”,更写自己在家乡的那段刻骨铭心的成长经历如《那时候,我还小》《我的乳娘》《守岁》等,还写外出务工的“家乡人”如第五辑“对面工地的箫声”。与以往明显不同的是,在这本诗集里,田禾还收入了写其他乡土的乡土诗如第六辑“黄河落日”。他既没有对它们进行典型化概括,也没有以此为点染去抒发时下许多诗篇中常见的滥情。他只是把那些零散的琐事呈现出来,很少对它们进行评价。这种比较偏重客观性的写作,延续的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的风格,使诗人的寄托有了“落地”的底子。田禾诗歌的历史性、现实性和想象性都被囊括于其客观叙写进程中。概言之,田禾把一腔炽热的对故乡的深情隐藏在那些平实而流畅的诗句背后,产生了持久震撼人心的力量。
新闻推荐
盐藻保健品让人活到百岁不生病?保健品“吹牛” 老年人“着迷”
“有病治病,没病强身。”这是很多老年人对保健品的认识。近年来全国各地老年人深陷保健品迷局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近日,市民薛女士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反映,她的母亲最近“迷上...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