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大肉面:粗犷中不失精细

来源:大江晚报 2014-06-17 21:23   https://www.yybnet.net/

由《舌尖上的中国》催热的美食风潮经久不息,也引发了人们对烹饪技艺的探秘和对美食的追寻。和纪录片如出一辙的是,“面”是个不得不聊的美食话题。在芜湖,你不仅能吃到风味独特的牛肉面,同样能看到街头众多的大肉面馆。大肉面的名字,听起来不乏北方的粗犷豪迈,但细品过后,却存留一丝南方的鲜甜温婉。

大肉面:粗中带细简中蕴繁

在鸠江区政府附近的路旁,“六朝居”的褐色牌匾一挂就是数年。店外车水马龙,店内人气颇旺,食客们付钱后径直走到店内连接厨房的窗口取面。端上热乎乎的白碗,细细端详,碗内酱色的汤汁内静卧着粗细均匀的细面,面条之上,数块五花肉和撒落的酱菜,将原本寡淡的白面衬托得色香兼具。

这是很多芜湖人曾经吃过的“红烧五花肉面”,也是芜湖人口中“大肉面”中的一种。在晨曦微露的时刻,来来往往的食客会抽上十多分钟的时间坐在面馆里,稀溜溜地吃上一碗热乎乎的面再离开。“很多都是常来的老客。”6月11日早晨,记者在六朝居采访的时候,老板陈金桢的儿子宋小龙说。这间由其父亲从南京高淳开到芜湖的面馆,成为了芜湖不得不提的一块招牌。厨房内,一口大锅漂着绵长的面条,其他几口小锅内分别盛放着烧制好的大肠、五花肉、排骨和汤头。一位师傅负责下面,另一位负责收票浇汤配菜。只消几分钟,一碗大肉面便出锅进碗,随后上桌入腹。

宋小龙说,六朝居是做五花肉面起家的,五花肉面算是他们店中的招牌面。“以前都是手擀面,现在都采用机器打面。”宋小龙口中的“打面割面”实指用机器做面。从面粉的选购到和面的比例分配,宋小龙称都有讲究。而作为面条点睛之笔的“五花肉”,更是历经多重烹饪手段,才能够与面条相得益彰。“买回肉洗净后,要先用中草药卤制,卤后油炸过后再卤,再放入冰箱冷冻,之后切碎红烧才能出锅。”面馆里另一位师傅伸出四根指头:“要经过四下才行。”

大肉面“以柔克刚”

《舌尖上的中国》曾在解说词中这样描述面条:“面条最为素净,既是简朴的果腹之物,也可以衬托任何食材,容纳万千滋味。”在身处南方的芜湖,浇头或汤头对于面条而言至关重要,它称得上是一碗面的精妙之处。宋小龙说,六朝居以“五花肉面”起家,却将大肉面又做出了除此之外的红烧排骨面、纯瘦肉面、红烧牛肉面、麻辣大肠面、麻辣肚子面等多个品种。

汤汁咸中带甜、五花肉肥而不腻、酱菜的咸脆可口……身居芜湖多年,市民杭先生如此评价他口中的大肉面。如果外地人到芜想吃面,他推荐的除了芜湖的特色牛肉面就是大肉面。因为对面的喜好,他也养成了在时间允许的早间,走进熟知的面馆内吃上一碗面的习惯,他说,这是舌尖上的“常来常往”。

大肉面凭什么征服了众多食客?在芜湖人的口味里,浇头、汤汁都是促使面摆脱清汤寡水的美食奥秘。六朝居内那一口酱色泛红的汤汁里,或许就是大肉面粗犷里的精细所在,也是芜湖街头众多面馆的厨房秘密。汤汁需要用筒子骨熬上三四个小时,再加上作料和中草药。出锅后,汤汁被放在临窗的位置,师傅一转头最先往白碗内舀上汤汁,待面条起锅进碗。

在中国人的概念里, 面条不仅仅用于果腹,也有民俗礼仪的意义,面有长寿之意亦有常来常往之礼。芜湖人品面,吃的是面,也是面、汤、菜的味道交融。所谓“众口难调”,面条也是这样,人们对面的喜好也取决于口味的差异。但是,一条细细长长、看着绵软的面,就在各种面馆师傅的手中,以柔克刚,凭借不一样的汤底、浇头、咸淡征服了众口难调的味蕾和胃。

记者 李婷维   实习生 聂畅 文  记者 涂志勤 摄

新闻推荐

大江影迷邀父母免费观影活动圆满结束“风车坊”让父亲节洋溢温情

6月15日是父亲节,为了让风车坊大江影迷团的影迷们陪父母度过这一温馨的节日,在中影国际影城的大力支持下,大江晚报风车坊栏目举办了以父亲节为主题的第二届影迷见面会暨免...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大肉面:粗犷中不失精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