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阑珊,霓虹闪烁的芜湖中山路步行街上,一大拨年龄各异的市民,手持智能手机,打开微信客户端的扫描功能,对着一块硕大的屏幕上显示的二维码,频频扫描。
这不是什么文艺演出,而是某商家正利用自己的官方微信平台进行有奖营销,手机加载该企业官方微信的市民,就有机会获得抽取千元以上大奖的机会。今年以来,这一幕,对于步行街上的众多商家和市民来说,变得越来越司空见惯。“微营销”时代,已经悄然实现了对芜湖商业零售业的“逆袭”。
“微营销”攻势让商家无法抵挡
中山路步行街是芜湖商业核心区域,也是皖江区域标志性零售商业业态展示平台。从2013年开始,一波以微博、微信为载体的“微营销”攻势,势不可挡地让步行街及周边众多大小商家“沦陷”。“革命”、“颠覆”、“洗牌”——步行街某商家的一位营销经理,用一连串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辞藻,对记者表达他对于这波似乎突如其来的营销方式变革的诧异与惊叹。
“微营销”的基础是智能手机、无线网络以及及时通信工具的普及,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用户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营销。“微营销”2年前不过是一个“概念”,作为一个三线城市的商业零售行业的从业者们,并没有多少人把它当回事情,甚至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词。然而,仅仅2年时间,“微营销”让大到综合百货如新百大厦、华亿国际,小到步行街周边美容美发、餐饮、教育培训等各种规模的商家趋之若鹜,“不得不”加入。
记者了解到,从2013年起,芜湖知名综合百货商家如新百、华亿都制作并发布了自己的官方微信。如今,几乎每一个消费者,在上述两家综合百货商场的店堂内,都可以看见其官方二维码。而其中的众多品牌服饰、珠宝等商家,也拥有各自的官方微信。7月14日,记者进入某大型商家旗舰店的公共微信,从其历史消息里可以看到,该旗舰店官方几乎每天都发布从商品折扣、商家动态、产品介绍、企业文化在内的各种信息,形式从文字、图片到视频,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巨大且易于查询。
记者还进入了芜湖某中型酒店的微网站,从酒店介绍、菜品推介、订餐、折扣信息到微社区,应有尽有。记者吃惊地发现,在这家影响力并不算很大的中型酒店的“吃货社区”中,消费者竟然发布了100多个社区话题,访问量达到了1万多次。而这家酒店的“微网站”上线仅仅不到1年。
政府部门显然也意识到了“微营销”对商业流通业的重大意义。日前,记者从镜湖区商务局获悉,镜湖区正在谋划搭建一个类似的公共商业微网站平台,芜湖市民和外来游客,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微网站,进入一些大型商家搭建的网络购物广场,在其中选购商品,实现支付。镜湖区商务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当前,网络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同时也在改变商家营销方式和服务方式。微信作为新媒体营销的全新平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平台更加稳固;用户关系更加平等;信息精选、定位准确。从技术上来说,实现上述构想中的综合性商业“微网站”完全可行,购物、支付以及此后的物流配送环节,都没有任何政策和技术上的障碍。
“微”还是不“微”?仍然是个问题
中山路步行街上,众多商家、众多品牌展示的微信、微博二维码,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场景即使是2年前,也是不可想象的。毋庸置疑,这给步行街商家的传统营销模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传统的商业营销方式,真的要被“微营销”取代吗?记者采访的众多商户中,有的对之不置可否,有的则强调两者在短期内会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一家拥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品牌商家告诉记者,他们的微信平台会向大家定期更新相关的商品信息,也开展了“扫微信二维码参与打折”的活动,很吸引人。记者在店家内发现了一位正在扫二维码的顾客。这位顾客笑言:“最近微信越来越火了,想赶上这个新潮流。”商家告诉记者,她很看好微营销的未来前景,“因为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只要对我们的商品、品牌感兴趣,扫下二维码下载个官方微信在手机里,很方便。”
虽然“微营销”很火,但对于微营销反应较为迟钝的商户也不少。记者注意到,总体而言,拥有微信公众平台的店家并不多,一般多是大的商家或者特色品牌经销商才有,并且部分店家的微信二维码贴在了店内不起眼的地方,不仔细看则会很容易忽略。一位奶茶店店主甚至直白地告诉记者,他们店用不到微信这种东西。而另一位店家表示,他们家原来有微信平台,但是没有人关注,于是渐渐地就冷淡了这种网络营销方式。
记者 夏成俊 实习生 汪慧超 杨波 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翟大奎38票,朱新芳39票,陈寅39票……”7月16日下午,汀苑小区举行业委会换届选举,部分候选人高票当选。汀苑小区是芜湖市一个比较大...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