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关系,曾认识一个包工头,这人五官周正,面目和善,文质彬彬,与传统印象中的形象不太一样。因此,我们有时会谈一些深层次话题。他告诉我,他与一位我同样认识的领导是初中同桌,当时的关系相当铁,可是这位同学如今居然连家门都不让他进,更别说在工程方面给予“关照”了。这次交谈之后,我也认真观察过这位领导,因包工头的话,我对他有了某种好奇。
了解一个人,有时需要借助他对一些特殊事件的态度。在一次国内局部严重自然灾害过后,几乎全民都捐了款,我问到这个包工头时,他居然回答:我没钱用,哪个捐给我啊!由此联想到他那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学,我就不由佩服这位领导对待昔日同桌的严谨态度了。我们无法完全判定这个包工头同学一定会拉其下水,但与这种人交往过甚,对于官员而言总是凶多吉少。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包工头也很难因念念不忘同桌之情走近你。在各自为生存而忙碌地划出人生弧线的过程中,当有人试图与你的人生弧线发生交叉时,作为手握权力的领导,就应该保持足够的警觉与距离。当然,前提是这个领导是一个洁身自爱的人。
上面是正面的例子,截然相反的也有。我还亲遇过另一个包工头在酒桌上夸口,说他可以像唤狗一样令某厂基建科长立即赶来。不知这位被议论的“科长”是否耳热,而人一旦活到这种地步,恐怕就很不幸了。不难想象,与工程有关的腐败案件在各类案件中所占比例之所以很高,是因为许多类似上述的“包工头”都会绞尽脑汁、不择手段,由此而构成对各级分管这方面工作的领导的巨大考验。前铁道部长刘志军东窗事发,也没有摆脱这个俗套。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围绕“工程”,有关官员是不是应该有所收敛呢?
最近,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中央第一巡视组在向甘肃省反馈巡视情况时,写道:“一些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重大工程项目违规操作损失巨大。”话没有说得太明,对此,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均以“巡视组:甘肃部分领导干部插手工程致损失巨大”为题,在显著位置推出。这样的新闻,笔者真的极为震惊。新政以来,中央反腐行动不断加力,许多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贪官纷纷落马,为什么依旧有人顶风上呢?
是的,在利益的驱动下,总是不乏铤而走险者。要知道,“工程建设”中的所有环节,从项目立项、图纸设计、征收土地,到项目招标、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只要手中有权、心有贪欲,就都是“有利可图”的。正是这个原因,为了提前防止腐败,各种对应的制约因素也随之而生。就拿招投标环节举例,若是谁想单独突破那一整套十分严密的程序从中牟利,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发生在招标系统的腐败案件,多以窝案的形式出现。因此,经验告诉我们,“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绝非正常现象。“插手”,是一种主动行为,如果没有趋利意识,那么多工作等着去做,为什么你却偏偏青睐“工程建设”?
问题经由中央巡视组指出,说明已经十分严重,其“巨大损失”也将有人承担相应责任。这个讯号再次提醒人们,“工程建设”确是高风险区,众多“包工头”潜伏在其中时刻准备伺机出击,他们瞄准的对象也多是喜欢“插手工程建设”的人。这绝不是说“工程建设”真就沾不得,关键还是自身要切实遵纪守法,按章办事,要像本文开篇所写的那位领导那样,要让“包工头”永无可乘之机。
韩步华(机关工作人员、芜湖知名评论员)
新闻推荐
编者按:今年6月,芜湖公交“刘卫娣”线路(7路)开通两周年。两年来,以7路车为代表的芜湖公交用优质服务温暖了百万江城人民,越来越多的驾驶员在这里闪...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