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网聊工具也变得多种多样,QQ、微信、易信……这些成了手机、电脑上必不可少的软件,而与其相配的“朋友圈”也成了人们获得信息、与友交流的钟爱之所。
“朋友圈”,是人们在网聊工具上通过一些渠道认识的朋友形成的一个圈子,你可以用它来发图片、视频、文字,抒发感想、表达此刻想法、发布重要信息与好友分享。通过设置,你可以让圈内好友看到你的信息,也可以选择性只让部分好友看到,随心操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朋友圈”里,每个人关注的内容都不同。有人是“爱秀派”,喜欢晒出个人的经历、见闻,也关心别人的一举一动;有人喜欢舒缓压力,看鸡汤文学或者明星八卦;有人是现实主义派,留意的都是生活实用信息和流行指南;还有人颇具商业头脑,利用“朋友圈”搞营销或者了解最新的打折信息。
陈志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告诉记者:“我是上大学后才有的QQ、微信,我的‘朋友圈\’关注的除同学好友外,就是校领导、学生会老师、辅导员和校信息平台,主要为及时了解学校的一些政策、举办的活动,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同学和弱势群体,利用‘朋友圈\’扩散一些对他们有利的信息。”
他举例说:“学校2013届有一位姓彭的女生,被检查出脑癌晚期,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差,我就在“朋友圈”中发布了这个消息,希望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结果不少圈中好友回复。”后来一个接一个的转发就像光束般迅速扩散,几乎全校同学都知道了这个需要帮助的女生,社会上的许多好心人也加入了爱心队伍。
“朋友圈”可不仅是年轻人的天下,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也来分了一杯羹。年近五十的娄女士是某单位的会计师,每天工作闲暇时刷刷“朋友圈”已成为她的习惯。“别看我这个年纪,一样喜欢美食,喜欢穿漂亮衣服,所以圈里关注了这两方面的信息平台,每次看到芜湖哪里有新的特色美食店,都想去尝尝,或者自己动手做。”娄女士说,平时她除了工作,就是照顾儿子,生活其实挺单调的,玩玩“朋友圈”也是一种乐趣,还能让自己与社会不脱节。
当记者问“假设关闭你的‘朋友圈\’,生活会变得怎么样”时,大家纷纷给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今年刚高考结束的王同学回答道:“关就关了呗,本来也不会太依赖。我比较喜欢打电话,或者直接约同学出来玩。”而还在上大四的程同学则表示,关闭“朋友圈”会让她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因为已经习惯了每天睡前一定要刷下,了解时事新闻,以及关注的考研、美妆代购又更新了什么内容。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朋友圈”是一个与朋友保持联系的桥梁,让生活变得更有滋有味。在某广告公司工作的张先生说:“每天玩‘朋友圈\’虽然有点浪费时间,但总会有收获。当我搜肠刮肚想一个策划文案的时候,就会刷刷‘朋友圈\’,经常能获得意外的灵感。”
“微信依赖症”,你中招了没?
对很多市民来说,每天打开手机,刷微博聊微信,关注“朋友圈”的新动态,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过专家提醒,凡事皆不可过度,特别是青少年,花费大量的时间做“低头族”,沉溺于网络社交不可自拔,不仅危害心理健康,也对眼睛、颈椎等不利。
最重要掌握一个“度”
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记者从心理专家李业平处了解到,所谓“微信依赖症”,其实是之前网瘾的一个变种,只不过是电脑换成了智能手机,大屏幕换成了小屏幕。智能手机提供了很多方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交往的方式。但不可否认,它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李业平分析说,微信刚出来的时候,他就感觉到其上的双重属性,既是“福音”,又会引发一定的心理隐患。“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往往感觉孤独,渴望关注和存在感,希望获得听众和反响,这些‘朋友圈\’都可以及时给予。同时,通过微信和朋友聊天、打打游戏、看看心灵鸡汤文字,都不失为一种好的排遣负面情绪、主动减压的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凡事都需要有个“度”,如果一味沉溺于网络社交,影响到现实中的工作和学习,那么就不可取了。“很难将‘微信依赖症\’归于某个具体症结,它是由一系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导致的一种不健康的生活和社交状态,只在虚拟中寻找朋友和归属感,反而忽略了真实生活中的爱与温暖。”
李医生建议,对于严重依赖微信等手机App的市民,要从心理上有个清醒的认识,做好调节。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放下手机,陪伴亲人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接触。也可以做些户外运动,静心阅读,培养一些兴趣爱好,让自己的身心保持健康、快乐。让手机和“朋友圈”为生活“锦上添花”,而不要“本末倒置”。
手机屏光线别调太亮
除了心理上的影响,“微信依赖”还可能造成一些可见的生理疾病。记者在芜湖第一人民医院了解到,原本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的颈椎病,已出现明显低龄化的趋势,“患病的未成年人门诊常见”。一院骨一科主任赵平告诉记者,颈椎病有多种成因,多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比如低头打字、低头搓麻将、低头看书等。智能手机普及后,又多了一项诱因——低头玩手机。
赵主任提醒市民,现在的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很容易接触到手机,而“朋友圈”里五花八门的信息又特别能吸引注意力,如果青少年过早成为“低头族”,“长期保持同一个姿势,会造成颈椎的曲度改变,血管被压迫痉挛,渐渐形成颈椎病”。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呢?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最初感觉颈部不适的时候,及时调整姿势。“多抬头活动活动。晚上睡觉时,可以适当垫高肩部和颈部。平时多做些运动,如游泳、打羽毛球、打篮球等。”只要及时纠正,大部分的颈椎病都能逐渐好转。
记者还从芜湖市青少年视防中心获悉,年轻人看微信,则会造成近视和眼睛的疲劳,加重干眼症等症状。所以用手机阅读时,眼睛距离屏幕不要太近,字体不要调太小,光线不要太亮。尽可能不要躺着看手机,同样对视力不好。走路的时候也不要看手机,比较危险。为保护视力,平时注意往远处看,看手机屏时间长了休息一下,做一下眼部的保健和按摩,运动一下眼球。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芜湖市物价、教育等五部门联合印发2014年秋季《芜湖市中小学教育收费明白卡》40万份,将于开学之际免费发放到每一名学生手上。&nbs...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