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李晓明:踏踏实实画画

来源:大江晚报 2014-08-25 19:53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网友“悦哥是个好青年”用他“机智的小眼神”发现,一位芜湖籍画家的作品被临摹出现在由杨幂、李易峰等主演的热播剧《古剑奇谭》中。据了解,早前的《宫锁连城》、《锁清秋》等热播电视剧的舞美背景以及片头中,也都曾使用过这位画家的作品。

这位画家最近很忙,他的工笔牡丹专题展正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巡展。8月18日,记者采访到了百忙之中的他,有幸跟随他的讲述与翰墨,走进了一个胸有丘壑、笔下生彩的绘画世界。

他,就是芜湖市青年工笔画家李晓明先生。

缘起

那些年看过的连环画

李晓明,1972年出生于无为,现居芜湖,先后毕业于安徽艺术学校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专攻工笔花鸟画,尤其擅长工笔牡丹的绘制。

“在上中学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真正意义上的工笔画。”李晓明告诉记者,他对于绘画的喜爱,始于连环画。李晓明出生于一个比较清贫的家庭,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们对于孩子绘画兴趣方面的培养。“我有个条件很不错的亲戚在省城,每次父母前去都会带回来许多连环画,连环画上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产生了对于绘画的朦胧之爱。” 1985年,李晓明偶然间接触到俞致贞、金鸿钧的画集,把玩观摩、爱不释手,那份朦胧之爱瞬间被激发,遂定下成为“大画家”之宏愿。

带着这份宏愿,1988年李晓明进入安徽省艺术学校美术科学习。这三年中,他的专业学习勤奋异常,每天作画在10小时以上,为后期的美术事业发展打下了扎实的根基。毕业后,李晓明任美术教师之职长达十年之久,仍笔耕不辍,涉猎俞致贞、金鸿钧、王道中、周彦生诸家,颇有收益。这一时期,他的作品,频繁地参加安徽省举办的各类画展,大小奖项,收获甚丰。

随着李晓明绘画技艺的提高,同事和其他家长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他的门下学习绘画。“我同时开办着美术高考补习班和少儿国画班,当大多数人一个月只能拿两三百元的时候,我的收入就达3000余元。”如此优渥稳定的生活,李晓明本可以安逸地过下去。但在1999年的某一天,他猛地一惊:30年后的我,还是维持着现在的这个生活状态?这是我内心真正想要的人生吗?“坐班工作,偶尔娱乐,每天的作画时间不足两小时……这些,与我的理想渐行渐远。我,必须得做出改变了……”

1999年,他开始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网站,宣传和推广自己的作品。2000年,李晓明毅然辞职,放弃了美术教师的工作,开始了长达5年的北漂北京、南漂广州的日子,在孤独中与绘画作伴。

绘画

恪守传统并努力创新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到了两宋时期,工笔画的发展达到了巅峰。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绘制时力求形似,注重写实,描绘对象栩栩如生。设色上或明快艳丽,或沉稳典雅,民族风格显著。

在发展已经成熟的艺术门类中,如何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我推崇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作品呈现出的美要积极向上,要有生命力,雅俗共赏。”李晓明如是说。他的作品继承了宋元院体画风的精微和静气,追求画面的“传神”和“意境”。“他笔下的花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有种‘淡远忧思故乡\’的诗样浪漫的气质,又有着‘明性芳华甘寂寞,沧桑涤荡通明\’的智慧情怀和生命精神。”著名工笔画家杨荣生这样评价李晓明的作品。

如此气质和情怀缘何而来?这些都必须立足于画家扎实的绘制技巧。李晓明是科班出身,素描色彩功底自不用说,走上职业绘画之路后,他对自我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画好牡丹,他几乎每年都去洛阳写生,练就了勤于观察、敏于捕捉的本事。在坚持“外师造化”的基础上,不间断地临摹古代名作,有些经典作品甚至反复临摹四五次之多,对于细节的表现也是精益求精。

与此同时,李晓明还非常注重对姊妹视觉艺术的借鉴。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可见新元素的引用;如肌理制作的运用、色彩图案构成的引入、摄影滤镜的光影效果等。这些,都让他的创作语言更加丰富,作品也因此具有了更为强烈的视觉张力和艺术感染力,更加符合当代审美情趣。

责任

让更多人了解工笔画

于本月15日开始的2014年李晓明工笔牡丹专题展(巡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李晓明与他精心创作的百余幅工笔牡丹作品已在天津、平顶山、合肥三座城市留下无数赞叹声。接下来,芜湖、巨野、洛阳、南宁的市民也将能一饱眼福。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芜湖巡展,将于8月27日—8月30日在芜湖书画院举行。“展品都是我打借条从画商和藏家那里借出来的,展览结束,画作还得全部归还。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策划的巡展,并不是为了卖画,而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工笔画。推广和普及工笔画,就是我最大的目的。”说这话时,李晓明的语气中带着些激动。

这些年,除了创作之外,在工笔画以及美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上,李晓明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始终坚持认为,让工笔画得以更好的传承,是一个工笔画家必须要肩负起的责任。2007年,李晓明创建了专注于工笔画普及和推广的“中国工笔画论坛”(www.gongbi.net)网站,目前拥有注册会员75000余人,发帖量高达130多万,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工笔画网络交流平台。几年来,他利用网络平台,义务回答工笔画爱好者的提问数以万计,免费发布工笔画教学视频230余集,浏览量也突破了5000万人次。2007年至今,他共出版了工笔画相关专著50余本,发行量高达30余万册,在国内外拥有着十分广泛的读者群。其中,他编写的《工笔牡丹设色技法》、《工笔禽鸟设色技法》、《工笔荷花画法》等更是被称为工笔画的经典教材。

“作为一名画家,不仅要发现美,表现美,还要去传播美。”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些被同行称为“尤为可贵”的事情,李晓明作出这样的解释。为了弘扬工笔画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走进工笔画,李晓明还有很多事情要忙:组织全国网友集体写生、举行古典工笔画联展、开办公益性讲座、创建工笔画论坛的培训基地等……

寄语

不要急于一时的名利

“在同期学绘画的人中,我并不是特别有天赋的,大浪淘沙后,我还能留下来,就四个字:‘兴趣\’和‘坚持\’。”而这四个字,也是李晓明先生对年轻的工笔画爱好者们的寄语。

对于处于少儿阶段的工笔画爱好者,李晓明并不主张他们过早地开始学习工笔画。因为,工笔画的绘制对学习者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首先要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表现力,同时,必须要具有坚定的毅力和恒心等。所以,李晓明从不招收16岁以下的学员。“我不想抹杀他们对工笔画的兴趣,这个太重要了。”李晓明说,“接触的过早,一旦精力和耐心跟不上,容易让孩子的兴趣消磨殆尽,孩子们内心中喜爱工笔画的萌芽,也增加了被扼杀的风险。”

即便是已经有所成就,李晓明仍一直在工笔画的道路上跋涉着,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一年只休息三天,年初一到年初三,除此之外,便是不断地临摹、写生、创作、宣传……“正所谓厚积薄发,积得越厚,发得才能越快。”李晓明说,“一些年轻的画家基本功还没有打扎实,就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大创作、所谓的新理念,是值得警惕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李晓明希望青年朋友们都能心平气和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要急于一时的名利,要多注重绘制技巧的训练,多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要重视“画品”和“人品”的关联性。只要大家都能带着这份执着和真诚,踏踏实实地画下去,未来的成功自然可期。

记者 黄梅

新闻推荐

亲,今天您刷“朋友圈”了吗?

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网聊工具也变得多种多样,QQ、微信、易信……这些成了手机、电脑上必不可少的软件,而与其相配的“朋友圈”也成了人们获得信息、与友交流的钟爱之...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李晓明:踏踏实实画画)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