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即将开学。从8月1日开始,国家教育部就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记者这几天采访了芜湖市一些中小学生家长和老师,请他们谈谈对新版《守则》的意见。
感觉:新版《守则》更接地气
无论是关心此事的家长、老师,还是记者本人,通过新旧两个版本《守则》的比较发现,新版“守则”在内容上更“接地气”。
新版“守则”共9则,300多字。每则都由3个字提纲契领,后有若干短句概括具体做法,更易记易行,具可操作性。如第一条“爱祖国”具体细化为“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而在旧版守则中只简单表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些表述较空泛、操作性不强的内容,如“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则被从守则中删除。
此外,新版守则紧跟社会热点,涉及并强调了当今社会较为关心的话题。如“护家园”一条中增加了“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护健康”一条中增加了“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等内容。
老师们普遍认为,新版《守则》叙述语气更为平和友善,少了居高临下的行政命令式语气,更具亲和力,学生更易接受,有利于将内容落实为具体行为。
争议:删去“见义勇为”内容
中小学生该不该见义勇为?如今的中小学生家长在他们从小接受教育时,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应该。尽管近几年社会看待这个问题的立场已经有了分化,但新版《守则》中,一直以来鼓励学生见义勇为的条文被彻底删除,被“会自护懂求救”取代,这也引起了芜湖许多家长、学生的争议。
孩子在市二十九中读书的洪先生说:“见义勇为不能去掉,小孩子应该在见义勇为的同时要保护好自己,他可以拨打110,或者是求助于大人。”
但记者采访的另几位家长却支持删除“见义勇为”。江女士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她说,现在的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万一孩子在见义勇为时出意外,将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影响。她认为,学校有义务教导孩子基本自护知识,也应和家长配合,教导孩子碰到危险时该怎么做。
对此,老师们的意见也不一致,芜湖师范附小的一位老师赞成删掉“见义勇为”内容。她说,中小学生大多未成年,本身就是受监护的对象,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较弱,不分场合的见义勇为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见义勇为还是应该保留,如果不从小培养,这样的思想意识以后很难形成。”镜湖区另一所小学的吴老师这样认为。
支持:增“勇于发表见解”内容
采访中,许多家长和教师都认为,新版《守则》中新增“勇于发表见解”这条内容确实太有必要了。不要说中小学生,即使是现在的大学生也常常保持“乖学生”的模样和思维。
自己在市区一所高校任教、孩子在上中学的徐老师对记者说,别说中小学课堂,在他看来,大学的课堂气氛也难活跃。一堂课基本都是老师教授知识,很少有同学提出问题,更不要说提出质疑。课堂上常见的画面是老师在上面自顾自讲,学生在下面低头记笔记,完全没能感受到大学生思维的活跃。
采访中,市区多位中小学校校长认为, 新增加“勇于发表见解”内容,表明了《守则》要体现出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提高孩子们的思辩能力。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能仅是好人,而是好公民。好公民群体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培养过程,这要求老师和家长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新版守则里增加的“勇于发表见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
期望:内容表述还应该更具体
采访中,许多老师和家长认为,新版《守则》在内容表述还应该更具体,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照做。
他们认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除关注当下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之外,还应更多的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安师大一位老师对记者说,他看过西方一些国家的中小学生守则,如英国的《守则》它强调自我保护,内有“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不保守坏人的秘密”等内容。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流行,一些意志薄弱、克制力差的学生沉迷其中、荒废学业,此次守则修订增加相关约束内容,将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上网习惯。新版守则中明确提出“控制上网时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但老师认为,表述可以再完善一下。新版守则中,还新增了“会自护懂求救”内容,老师和家长也认为,此类要求也宜更具体一些。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8月19日,市文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在市少年宫联合举办以“放飞梦想·福彩杯”为主题的2014年芜湖市社区少儿艺术大赛。通过初选的60名选手分为小学组和中学...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