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七夕”节,在芜湖掀起了巨大的热潮,恐怕是许多市民事先所没有预料到的。在芜湖方特,游客接待人数甚至创造了历史纪录;在许多地方,大大小小、别具创意的相亲会纷纷举办;在闹市区,情侣约会的浪漫场面随处可见;在商场,各种促销大战硝烟弥漫……
仅仅是在3年前,“七夕”这一中国传统节日,反而被视为一种新的节日概念,与西方情人节的影响力根本无法同日而语。更早的时间,芜湖一些市民甚至根本不在意这个节日,更谈不上过节。如今热闹的“七夕”,证明了传统文化正在强势回归我们的社会,与此前新潮的西方文化分庭抗礼。
节日芜湖 分外有爱
昨日,本报对方特欢乐世界3个公园,在“七夕”节当日创造接待游客人次纪录的新闻进行了报道。这则新闻引起了许多芜湖人的感慨:这在过去可真是难以想象。“七夕”节,这个也就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传统节日,其吸引的人气,居然超过了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七夕”有爱,可不仅局限于方特。8月2日当天,记者一下子接到了两个相亲会的采访邀请。如此多的相亲会需要采访,记者也是始料未及。下午,记者来到城东的南翔万商国际商贸城,由芜湖君悦传媒精心布置设计的相亲会精彩上演,吸引了50多名单身男女前来,各种小游戏轮番上演,由此拉近了相亲男女之间的距离;晚上,在市中心凯德广场1楼,145名单身男女在这里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告别单身,我们约会吧”的相亲会活动,场面异常热闹,有围观群众说:“这简直比过年还热闹。”
浪漫的氛围,更体现在城市各个角落。以前,情侣们大多只会过一下“2·14情人节”,可8月2日,随处可见手捧鲜花、满脸幸福的情侣;中和路一家花店老板告诉记者,“七夕”前夕玫瑰花就开始接受预订,“七夕”当天的销量暴涨;在各大商场,围绕“七夕”的促销非常给力,钻戒、项链等定情信物销路良好;各个酒店、餐厅,也因为“七夕”的缘故,生意红火。
市民看重 传统文化
张荣勋,56岁。“七夕”节这天,他也赶了回时髦,给家里“老伴”破天荒烧了一桌好菜,然后开了瓶红酒,说要过一回节。他笑着对记者说,西方情人节都是年轻人的玩意,中年人过不来。“七夕”不一样,我们从小都是听着牛郎织女的故事过来的,过这个节,安稳,有归属感。
实际上,近年来,传统节日在芜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赶上甚至反超前些年时髦的“洋节”。新芜路一家茶餐厅老板告诉记者,现在圣诞、情人节的营销越来越不好做了,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中国人过洋节,终究是无法完全体会其中的内涵,一些人新鲜劲过后也就无所谓了。“‘七夕\’节不同,刚刚兴起,许多人都赶着过。而且‘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更能引起中国人的共鸣。现在男朋友要是忘记带女朋友过‘七夕\’,女朋友肯定会生气。这在前几年,很难想象。”
在世茂滨江,一家酒吧的营销负责人说,近年来这样的传统节日,确实日益受到了市民和商家的重视。“过去我们组织活动,大部分围绕着西方节日。比如说万圣节,情人节。可今年8月2日,我们酒吧的人气爆棚,许多平时都不怎么泡吧的情侣,这一天也会出来玩。实际上,这种趋势从近两年就开始出现,今年特别明显。”
传统文化正在强势回归江城。这是记者采访中的切身感受。不仅仅是过一个“七夕”节。如今在芜湖,有那么一群年轻人在迷恋街舞之余,热衷于“汉服秀”这样的传统节目;有许多孩子在学习钢琴之余,开始学习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有那么多培训机构,在教授现代知识同时,开始重视国学教育;有那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学习英语之余,更要孩子学习唐诗宋词……
传统文化的强势回归,才刚刚兴起。2014年热闹的“七夕”节,绝对不会是终点。
记者 王舒力 文 赵亚玲 于建超 摄
新闻推荐
早就听说她是从一个冲压车间的合同工,决然赶上七七年恢复高考的那趟历史班车;然后又从高等学府的讲坛到美国求学补充能量,如今是美国国务院资深职业外交官。 &n...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