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古城区,是这座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留下的一滴眼泪。她就像一个迟暮的美人,一直在等待一个艺术大师,来给她注入血液,让她重生。
芜湖籍艺术家应天齐担当了设计师的重任,使古城改造进入艺术设计阶段,他提出了“遗存·重生”的设计理念。其中有一个环节,让市民参与拣砖活动,发动市民走入芜湖古城现场,寻拣各时期建筑遗存的完整砖块,然后存入准备好的木箱,并由现场工作人员贴上封条珍重保存,用于古城即将启动的建设之中。同时,拣一块断砖、残砖,拂去浮土、拭去尘埃,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拣砖日期,由艺术家将这些签名古残砖最终制作成艺术作品,永久陈列于建成后的“芜湖古城文化中心”。出于对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城市的敬仰,出于对厚重文化的顶礼膜拜,我也报名加入了这支拣砖队伍。
在一个烟雨濛濛的下午,我来到古城区,参加拣砖活动。老天真是应景,抚摸这样一座古城废墟,必定是在这样一个烟雨濛濛的午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我约了一个趣味相投的朋友一同前往。巧得很,他的童年就是在古城里度过,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个巷子,一处老屋都在他童年的记忆里。于是我跟着他在这片废墟里穿行,一边寻觅着他儿时的记忆,一边听他说着掌故。
曾居住过清代著名画家萧云从的萧家巷;曾经商铺林立、商贾云集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南门湾;《儒林外史》的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住过的儒林街;清代大臣李鸿章送给女儿陪嫁的宅院小天朝;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的罗家闸;还有国民党将领季嚼梅故居;著名数学家钟家庆故居。这废墟上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记录着前尘往事,静默地伫立在淅淅沥沥的雨中,诉说着曾经的繁华。我跟着他七拐八拐地在找他嘴中念叨的萧家巷3号,他说是他外公的老宅子。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的外公就是这里一处古迹“季嚼梅故居”的主人。他说,小时候记得外公的老宅子很大,东西厢房,是几进几出的大院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找到了一处掩映在古树野藤之中的一栋二层楼建筑。就是这里了!这幢建筑虽已破败,但仍掩不住昔日的恢宏。我就这样站在雨中听他讲故事,他没有见过外公,只是在家人的闲谈中了解一二。外公是一个抗日将领,参与了著名的昆仑关战役、滇西战役,与蒋介石“五虎上将”之一的卫立煌私交密切。1949年,国民党开始撤退时,卫立煌还亲自来到芜湖邀请他外公一同赴台湾,被他外公婉拒了。他外公就一直住在萧家巷3号,直至1961年病逝。
往事如烟。如今的古城废墟,更像是一个露天博物馆,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如烟岁月。希望再生的芜湖古城能承担起诉说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南重镇的责任。古城的重生,不仅是她的建筑,还有她的灵魂。
因为一座城爱上一个人,或是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别人的故乡!
□张琳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严厉打击传销活动,9月29日中午1点,镜湖区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市容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对区内传销“重灾区”绿地镜湖世纪城小区...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