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日上午,芜湖一中大礼堂内座无虚席。在市教育局举办的“芜湖市第六届鸠兹德育论坛”上,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侃侃而谈。在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她引经据典,将个人对“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理解和感悟娓娓道来。
昨天上午9时30分,一身职业女性打扮的于丹笑容可掬地开始了她的讲座。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于丹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和知识打交道,还要和各种社会关系打交道。如今一些考上知名学府的天之骄子,到学校以后甚至不懂得如何和室友相处,不懂得怎么和老师交流,“出现这种高分低能的学生,可以说是教育的缺陷。”
于丹说,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的教育太多了,人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但她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成长是相关于生命的评价,成功是相关于社会的评价;成长是一个内在的系统,成功是一个外在的体系。她更希望孩子注重心灵、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标签。
她说,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看重什么呢?她觉得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指标,就是尊严和自由。其实人这一辈子,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尊严、延展自由。无论多好的职业、多好的爱情,一旦侵犯到尊严和自由,就会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新的选择。
于丹认为,现在的孩子享受教育的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认识知识很充分,可他们认识生命一定很清晰吗?什么才是教育的根本呢?一个孩子生命的能量到底能有多少、一个孩子到底怎么样才能认识自己的内心呢?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价值能最大化,可人这一辈子到底有多大的可能性?人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开发自我的空间呢?她说,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学到多少知识更重要。
于丹说,她一直都在期待,期待我们的孩子都能有一种健康的朴素的人格。将来更有可能成功的人,一定不是遇不到挫折、碰不上倒霉事的人,而一定是那些在遭遇挫折后能够快速修复生命、迅速爬起来继续前行的人。
虽然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学者,但于丹依然不忘自己作为一名师者的身份。“可以确认的是,我永远都是一个老师,最亲切的感觉永远是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于丹向中学校长们建议,学校不仅要给学生们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对世界的信任。“一个内心有信任的人,才能给予他人信任的力量。”于丹说,“许人现在,不如许人未来”,这才是教育的真正使命。
记者 王俊杰
新闻推荐
每年的这个时节,都是国内高校开学的旺季,照例,也是各大学校迎接新生、各位校长向刚刚入学的新生殷切寄语的最忙季。按照国际权威机构刚刚出炉的全球大学排名,中国大陆排名前...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