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新闻 无为新闻 芜湖县新闻 繁昌新闻 南陵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芜湖市 > 芜湖新闻 > 正文

“棕编艺人”街头秀手艺称如今“同行”寥寥

来源:大江晚报 2014-09-10 18:43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讯   几片棕榈叶,就能编织成别致的螳螂、蚂蚱、蛇、龙等昆虫和动物的造型,一只只精巧逼真,栩栩如生。昨日,记者在芜湖街头看到了传统的棕编手艺,那些用棕榈叶编织的鸟、虫,黄中带青、清新朴实,在艺人手中微微颤动,像是活的一般(如图)。

来自三山的刘师傅是位棕编手艺人,7年前开始学艺,爱编织各种棕编玩具,每逢周末,他会在街头巷尾摆起小摊,售卖棕编成品。蚱蜢、青蛙、虾、蛇、鸡、鹤、孔雀、凤、龙……昨日,记者在镜湖公园旁看到,刘师傅的摊上摆着十余种动物的造型,其跟前还放着一堆棕榈叶以及剪刀、钳子、钢丝等工具,刘师傅一边编着,一边招呼着生意。记者注意到,这些棕编作品形态各异,颜色也各有不同,有浅黄、有翠绿,也有彩色的。一打听才知道,浅黄色的作品,是用烘干过的棕榈叶编织的,因为脱干了水分,作品可以保存数十年,而翠绿色的是新鲜叶子编成,虽然好看,但“寿命”只有数月时间,彩色作品则是用塑料彩带编织成的。“新鲜叶子编织的,时间长了会变形,没什么收藏价值了。”刘师傅告诉记者,多数手艺人在编织昆虫、鸟类等小动物时,多用的是新鲜棕榈叶,这样作品会更逼真,而一些大件的飞禽兽类,则用脱过水的棕榈叶编织,作品不易变形、腐坏。

说起与棕编的结缘,刘师傅回忆说,几年前在老家的菜场看到老艺人做的棕编,十分有趣,于是他“偷师学艺”,从老人那学来了一些基本功。在厂里上班的刘师傅每到空闲时间,就琢磨摆弄这玩意儿,出于一腔热情和十足的耐心,这些年刘师傅的技艺愈发娴熟,平常他细心观察各种动物,一片片普通的棕榈叶,在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巧手下,变成了精巧的工艺品。“有时候编出来会感觉不像,也要几经修改。”刘师傅说,棕编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编一只小昆虫都得用上十余片叶子,脚爪还得用钢丝塑形,用鸳鸯豆“点睛”,花费的时间短则一小时,长则大半天,“编这条龙就用了8个小时,这只孔雀尾巴的形状要剪上一百多刀。”刘师傅说,工艺复杂售价就高,但不乏钟爱传统工艺品的人 。

作为传统手工技艺,棕编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旧时不少手艺人还以此为生。然而,刘师傅告诉记者,如今身边的同行越来越少了,不仅少有人以棕编手艺谋生,连像他这样发展为兴趣爱好的人也寥寥无几。“做棕编是个累活,工序多,考验人的耐性和毅力,很多年轻人都不感兴趣。”对此刘师傅坦言,作为古老的民间工艺,棕编应受到更多关注和保护。

记者 康丽 文/摄

新闻推荐

这些乱象,为城市“门脸”形象抹了黑城市出入口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和窗口,城市出入口的整体环境如何,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品位和形象。昨天,记者驱车分别来到芜湖的城市东、

城市东入口:绿化带中有白色垃圾在万春中路的芜湖东入口附近,记者看到,附近的绿化虽然葱茏一片,可是绿化带中却散布着不少白色垃圾,有饮料瓶、包装盒...

芜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芜湖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棕编艺人”街头秀手艺称如今“同行”寥寥)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