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我首先想到的是去年的巴西世界杯决赛。看到梅西从大力神杯边上走过时,那落寞的眼神,那疲惫的双腿,我的耳边立刻响起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首歌。其实,这首歌不是写给足球的,是献给阿根廷历史上一个著名女性的。但它的意境,它的情感,听上去总是那么忧郁,还有些哀伤。所以,很多人听到这首歌,不是“别哭”,而是司马青衫、谁人与诉。
今天,我把这首歌的名字改了一下,用在复旦大学的身上,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尽头。我为什么要为复旦而哭泣,特别是在她110周年校庆这如此圆满、如此喜庆之际?原因只有一条,复旦校庆日推出的新版宣传片与东京大学2014推出的宣传片,无论从创意、结构,还是表现手法上,都高度近似。而专门为校庆活动设计的LOGO,与Touch ID(苹果手机的指纹识别密码)图标,又不幸“撞脸”,只不过设计者玩了一点小花样,但只需要把指纹识别密码图案放倒,再翻转过来,就会发现二者之间惊人的重合度了。照我看,如果说宣传片还算简单无知、粗糙模仿,抄袭的水平还较低的话,那么,LOGO的“复制”就是带着主观故意,且有恶意蒙骗世人的企图了。
这两件事一经爆出,复旦大学的名誉和形象就如同5·28的股市,立刻大幅跳水,网上甚至有人把“复旦大学”的名字,改为了“复印大学”,直指复旦此番简单模仿和恶意抄袭行为。之前,复旦校友在社交媒体上发的消息,无一例外都是为复旦的百十华诞而荣耀、而祝福,现在,变成了一致的愤怒与声讨。包括我这样在复旦管理学院有两年EMBA“洗澡”经历的,也觉得有蒙羞之感,甚至悲从中来,不禁为复旦“三哭”了。
一哭复旦的荣誉之贬损、形象之倾颓。作为一个有着110年发展历史、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攀登的中国名校,居然在庆祝自己百十生日的时候,犯下这样的低能错误。无论再怎么辩解,都是向整个社会无法交待的,也是所有的校友无法轻易原谅的。“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复旦的校训中,这十个大字,怎么看也无法在“抄袭事件”中体现出来。如果那些制作者能够有一点“博学”,多研究一下国内外名校的宣传片,多一些“切问”,该如何对复旦这座名校的历史负责,再“近思”一下,怎么才能表达出复旦的气质、精神和追求,就断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现在好了,再多的正面宣传,自我表扬,都不及“复印大学”这四个字对学校声誉的破坏性颠覆。
二哭复旦危机管理的意识之低下、手法之笨拙。知错认错改错,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和处世准则。可悲的是,复旦的“肉食者”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一场巨大的危机,更没有一点危机管控的努力。一开始还辩白不是抄袭,接着就悄然把宣传片撤下,现在彻底没有了声音,任由社会舆论继续发酵。当然,也有人说要对复旦的这一错误“宽容”,但试问,连一个人出来认错都没有,更没有人出来担责,如何让我们去宽容。我们可以宽容无知,但不能宽容无视、无耻。要知道,我们在复旦可是专修过《危机管理》这门课的,复旦的管理者们,你们是不是也该听听这门课,让自己的表现别再笨拙、贻笑世人呢?
三哭复旦的命运之无奈、前程之未卜。以复旦的英杰渊薮、藏龙卧虎,之所以摆出这番“乌龙”,一定是根子上生了病,是官僚体制害了她,行政色彩过浓而迷了她的心窍。“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校歌里唱的这些离现实是那么遥远,政罗教网已经让复旦的精气神大损,更不要说“独立、自由”了。复旦尚且如此,放眼国内,又有哪一所高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呢?大学是社会的良心,在一个道德混乱、价值崩坏的时代,“良心”的前途竟是如此迷茫!
校友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擦干眼泪,让我们为复旦的明天祈祷。
新闻推荐
芜湖市丽城社区开...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