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它不仅能传递积极健康的“正能量”,而且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
虽说博物馆“近在眼前”,但有时却感觉“远在天边”,触摸不到博物馆的精髓。追根溯源,“市民文化意识有待提高”是一个方面,但无法回避的是,当下一些博物馆主要扮演的是“文物仓库”的角色,或重建设轻经营,或重展览轻教化,对如何为社会和公众服务不够重视。况且有的展览“千篇一律”,学术味太浓,市民在参观中常常“摸不着头脑”。
其实,每个文物和展品的背后,都有着一段传奇的历史,关键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这个故事。“如果把藏品当作是博物馆的心脏,那么教育就是博物馆的灵魂。”从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博物馆的实践看,普及文化知识、促进公共教育是不争的共识。据报道,美国有88%的博物馆提供从幼儿到少年的教育项目,70%的博物馆在过去5年中增加了面向教师和学生的服务。
让博物馆与市民“亲密对话”,不仅要放低门槛,更应强化人文教育功能。眼下而言,一方面要通过政府搭台、百姓唱戏,不断提高市民对博物馆的认知度,并作为国民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比如,可以把青少年的第二课堂搬进博物馆,将文物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中;另一方面,要坚持贴近观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人群的文化利益追求,既要把布展设计得生动活泼,也应充分运用技术加强互动性与趣味性,让市民不仅获得知识,更有心灵的滋养。
归根结底,要让博物馆珍贵的藏品“多起来”,厚重的历史“活起来”,深奥的科学“动起来”,真正与市民在心灵上、感观上达到交流和沟通。
本版“有图有声音”栏目欢迎读者踊跃赐稿。稿件请对芜湖本地的新闻图片展开评述,要求言简意赅。来稿请电邮至:wuhugw@126.com,并注明“有图有声音”字样。
知 新
市民走进芜湖博物馆吴安亚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截至昨日下午5点,芜湖市区小升初网上报名试点工作结束。记者从易户网了解到,在今年6所试点学校中,有近2000名学生通过该网站的小升初网上报名平台...
芜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芜湖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