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V是年轻人“嗨歌”的地盘,那公园就是老年人的音乐大厅。在九莲塘公园南边,绿色成荫的长廊下,每天都有三十多人的“大型老年人音乐会”在这里上演。这里老年人音乐会的特点是不设门槛,没有费用,想来就来,张口就唱,就图一个字——“乐”。
年轻的时候他们也是歌手
每天早上8点一到,走进九莲塘公园的南边长廊,就能听到阵阵优美的歌声从湖边随风飘来。不论酷暑严寒、下雨刮风,这里的歌声永远是那么热情奔放、气势恢宏。
循着歌声望去,在那二十多米的长廊下,花草之间密密麻麻地围着很多人,一位中老年人正拿着便携式的扩音器,在手风琴、萨克斯、长笛的伴奏下引吭高歌,神情是那样专注、投入,场面颇为感人。听歌的人告诉记者,她叫陈晓翠今年64岁,在这里坚持唱歌已经有十个年头。他们或三五成群,学奏新曲;或是十来个人疏密有序地站在长廊下,看着曲谱,演奏得聚精会神;或是一群人围成一圈,边听边聊。每唱完一支歌,人群中总会自发地响起掌声、叫好声,唱歌的人也被自己的歌声打动了。
九莲塘的乐友们根据偏爱歌曲的不同,组成了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小团队。有些人专唱草原歌曲,有些喜欢唱苏联歌曲,还有些人只对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流行歌曲情有独钟。爱唱爱演奏红色歌曲的人年纪多在六、七十岁上下。一群人中,一位短发身穿红色上衣的老太太,唱得尤为卖力。她叫赵金枝,今年75岁,老人年轻时是庐剧团的一名舞旦,老人自信地说:“唱歌细胞人人有,而且唱歌细胞不会老。哪个老人,不是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哼哼唧唧穿插着一两句歌曲?哪个老人,不管喜欢登台不喜欢,喉咙里没有珍藏着一两支中意的歌曲?一旦韵律从嘴里飘出来,引吭高歌了,心跳立马快起来,血液立马热起来,情感立马奔腾起来。我自己总结了一套,唱歌不仅振奋精神,强壮身体,还能赶走寂寞。”
在一个乐谱架前聚集着五、六位中老年人。中间有一位身着灰色运动服的中年女士,一举手一投足都透露出一个专业歌者的姿态,音色清亮悦耳,咬字发声字正腔圆,一曲《好日子》让在场的听众啧啧称赞。一打听才知道,她叫耿少君,今年52岁,每天坚持来长廊唱歌已经有六、七年了,自学了民族、美声、京剧等演唱形式,2012年曾被邀请参加了芜湖百姓春晚,算是这里很有名气的歌者了。
老年乐队“粉丝”多
九莲塘“绿色音乐大厅”除了有许多好嗓子,还有很多演奏高手。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老年人配备的乐器并不逊色于专业队伍,记者数了一下,长廊里有两把小号、两把二胡、两把笛子、六把萨克斯、一把手风琴。一位萨克斯演奏者说,今年来的人还不算多,最多的时候我们这光萨克斯就有二十多把。还未演奏,周围已聚集了不少“粉丝”,等待着乐队的表演。
休息一会,乐队又开始了演奏。由于演奏的曲子大部分都是经典老歌及一些红歌,很快,围观游客里三层外三层,随着曲子响起,大家欢快地一起哼了起来。
别看是自娱自乐,排练可一点也不马虎。有负责打拍子的,有负责翻曲谱的,一切都井井有条。负责拉手风琴的舒力老师一边伴奏,一边以自己丰富的面部表情带领大家投入到歌词赋予的意境中去。63岁的他,年轻时在单位就爱好文艺,是单位有名的乐手,55岁退休后就来到九莲塘拉手风琴,在这八年里,他看着这里从最初的三五个人,变成了现在的三四十人的大集体。
今年62岁的小号手魏德武对记者说,每次来这里演奏都觉得很兴奋,找回了久违的激情,人仿佛年轻了许多。64岁的费光明说,我们人虽老,但情未了。我们在这吹拉弹唱就是要通过音乐来表达我们的感情。一个人在吹萨克斯,只能自我欣赏,参加合奏使我们彼此的感情得以交流,演奏本身所具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让我们焕发青春的光彩。
熟悉的乐曲声引来很多路人驻足观望,往往由最初的观望到跃跃欲试,最后索性也放开喉咙,加入合唱的行列。这歌声似乎有一种魔力,即使是腼腆、矜持的人,在歌声的感动下也会渐渐扔掉心理的枷锁,敞开心扉,放声歌唱。
记者 叶荔 文/摄
新闻推荐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
芜湖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芜湖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